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目录 | 第11-14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4-40页 |
1.1 TET介导的甲基化胞嘧啶的氧化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 第14-33页 |
1.1.1 引言 | 第14页 |
1.1.2 DNA甲基化 | 第14-15页 |
1.1.3 DNA去甲基化 | 第15-20页 |
1.1.3.1 DNA主动去甲基化存在的证据 | 第17-19页 |
1.1.3.2 DNA主动去甲基化的机制 | 第19-20页 |
1.1.4 TET介导的氧化去甲基化 | 第20-26页 |
1.1.4.1 TET及5mC氧化产物 | 第20-22页 |
1.1.4.2 TET介导的DNA氧化去甲基化机制 | 第22-25页 |
1.1.4.3 TET蛋白及氧化产物在基因组中的分布 | 第25-26页 |
1.1.5 TET蛋白在发育和疾病中的生育学功能 | 第26-32页 |
1.1.5.1 TET3介导的5mC氧化在受精卵DNA去甲基化中的作用 | 第26-27页 |
1.1.5.2 TET蛋白在原始生殖细胞(PGCs)中的作用 | 第27-28页 |
1.1.5.3 TET1和TET2在调控小鼠ES细胞多潜能和谱系分化中的作用. | 第28-29页 |
1.1.5.4 TET蛋白在脑及神经系统发育中的作用 | 第29-30页 |
1.1.5.5 TET2在造血及白血病中的作用 | 第30-32页 |
1.1.6 结论 | 第32-33页 |
1.2 造血及造血调控 | 第33-40页 |
1.2.1 斑马鱼造血发育及造血调控 | 第33-37页 |
1.2.1.1 斑马鱼概述 | 第33-34页 |
1.2.1.2 斑马鱼早期造血过程 | 第34-35页 |
1.2.1.3 斑马鱼原始造血及转录调控 | 第35-36页 |
1.2.1.4 斑马鱼定向造血及转录调控 | 第36-37页 |
1.2.2 造血的表观遗传调控研究进展 | 第37-39页 |
1.2.2.1 DNA甲基转移酶在造血中的作用 | 第38页 |
1.2.2.2 1.3.1.2 PcG(Polycomb-group)复合物在造血中的作用 | 第38-39页 |
1.2.3 总结 | 第39-40页 |
2 实验研究 | 第40-107页 |
2.1 TET在斑马鱼胚胎早期造血发育中的功能研究 | 第40-93页 |
2.1.1 前言 | 第40-42页 |
2.1.2 材料与方法 | 第42-62页 |
2.1.2.1 实验鱼 | 第42页 |
2.1.2.2 材料与试剂 | 第42页 |
2.1.2.3 数据库及软件 | 第42-43页 |
2.1.2.4 基因预测 | 第43页 |
2.1.2.5 总RNA提取 | 第43页 |
2.1.2.6 cDNA合成 | 第43-44页 |
2.1.2.7 模板的有效性检测 | 第44-45页 |
2.1.2.8 斑马鱼TET基因克隆 | 第45页 |
2.1.2.9 PCR产物的纯化 | 第45-46页 |
2.1.2.10 T-A克隆 | 第46-48页 |
2.1.2.10.1 连接反应 | 第46页 |
2.1.2.10.2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 | 第46-47页 |
2.1.2.10.3 转化 | 第47页 |
2.1.2.10.4 蓝白斑筛选及质粒抽提 | 第47-48页 |
2.1.2.10.5 重组质粒鉴定 | 第48页 |
2.1.2.10.6 测序鉴定 | 第48页 |
2.1.2.11 实时定量PCR反应 | 第48页 |
2.1.2.12 质粒构建 | 第48-50页 |
2.1.2.13 原位杂交 | 第50-53页 |
2.1.2.13.1 探针制备 | 第50-51页 |
2.1.2.13.2 胚胎收集 | 第51页 |
2.1.2.13.3 胚胎固定及脱水 | 第51页 |
2.1.2.13.4 原位杂交 | 第51-53页 |
2.1.2.14 O-邻联茴香胺染色 | 第53-54页 |
2.1.2.15 Wright-Giemsa染色 | 第54页 |
2.1.2.16 基因组DNA提取 | 第54-55页 |
2.1.2.17 Dot-blot | 第55页 |
2.1.2.18 高效液相色谱 | 第55-56页 |
2.1.2.19 全胚胎免疫荧光 | 第56-57页 |
2.1.2.20 免疫细胞化学 | 第57页 |
2.1.2.21 流式细胞术分选细胞 | 第57-58页 |
2.1.2.22 硫酸氢盐修饰后测序 | 第58-60页 |
2.1.2.23 羟甲基化胞嘧啶免疫沉淀(hMeDIP) | 第60-61页 |
2.1.2.24 羟甲基化胞嘧啶-甲基化胞嘧啶免疫沉淀(hMeDIP-MeDIP) | 第61-62页 |
2.1.3 结果 | 第62-89页 |
2.1.3.1 斑马鱼TET家族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62-65页 |
2.1.3.2 斑马鱼TET家族基因表达分析 | 第65-68页 |
2.1.3.2.1 全胚胎原位杂交检测TET在斑马鱼胚胎中的表达分布 | 第65-67页 |
2.1.3.2.2 定量PCR检测TET在斑马鱼胚胎及成体斑马鱼组织中的分布 | 第67-68页 |
2.1.3.3 斑马鱼TET介导的5hmC的生成 | 第68-72页 |
2.1.3.4 5hmC在斑马鱼胚胎中的分布 | 第72-74页 |
2.1.3.5 TET2敲除导致斑马鱼胚胎红细胞生成缺陷 | 第74-75页 |
2.1.3.6 TET2通过激活特定造血基因的表达影响红细胞发育 | 第75-79页 |
2.1.3.7 TET2通过DNA氧化去甲基化激活造血谱系基因 | 第79-87页 |
2.1.3.8 TET2调控原始造血红系前体/祖细胞的分化 | 第87-89页 |
2.1.4 讨论 | 第89-93页 |
2.2 TET参与斑马鱼IL-2转录调控的初步研究 | 第93-107页 |
2.2.1 前言 | 第93-94页 |
2.2.2 材料与方法 | 第94-95页 |
2.2.2.1 材料与试剂 | 第94页 |
2.2.2.2 数据库及软件 | 第94页 |
2.2.2.3 基因预测 | 第94页 |
2.2.2.4 淋巴细胞分离 | 第94页 |
2.2.2.5 荧光定量PCR | 第94-95页 |
2.2.3 结果 | 第95-101页 |
2.2.3.1 斑马鱼IL-2基因克隆、鉴定及组织分布 | 第95-100页 |
2.2.3.2 T细胞活化过程中IL-2表达上调及其记忆效应 | 第100-101页 |
2.2.4 展望 | 第101-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6页 |
作者简历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