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建设和发展论文--国民收入、国民财富论文

收入分配差距研究--基于差度理论基础的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分层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4页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14-16页
        一、选题背景第14-16页
        二、选题意义第16页
    第二节 基本概念界定第16-19页
        一、收入分配第16-17页
        二、收入分配差距第17-18页
        三、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第18页
        四、基尼系数第18-19页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第19-30页
        一、国外研究综述第19-24页
        二、国内研究综述第24-30页
    第四节 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第30-31页
        一、主要研究内容第30页
        二、主要研究方法第30-31页
    第五节 论文的创新及不足第31-34页
        一、论文创新之处第31-32页
        二、论文不足之处第32-34页
第二章 差度理论概述第34-48页
    第一节 差度原理第34-36页
    第二节 差度计算第36-39页
        一、运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中的函数公式求差度第36页
        二、手工计算查表求差度第36-38页
        三、倍数查表法第38-39页
        四、比率查表法第39页
        五、查三角函数表求差度第39页
    第三节 差度指标第39-40页
        一、极差度第39页
        二、均差度第39-40页
        三、差度极限第40页
        四、差度定理第40页
    第四节 收入差度与基尼系数的异同第40-45页
        一、基尼系数的缺陷第40-42页
        二、收入差度与基尼系数的相同点第42-44页
        三、收入差度与基尼系数的不同点第44-45页
    第五节 收入差度判定定律及预警第45-48页
        一、收入差度的评判标准第45页
        二、收入差度判定定律第45-46页
        三、收入差度预警第46页
        四、黄金差度愿景第46-48页
第三章 收入分配及收入分配差距的理论基础分析第48-60页
    第一节 古典经济学的收入分配理论第48-51页
        一、斯密的收入分配理论第48-49页
        二、萨伊的收入分配理论第49页
        三、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第49-50页
        四、穆勒的收入分配理论第50-51页
    第二节 新古典经济学的收入分配理论第51-53页
        一、马歇尔的收入分配理论第51-52页
        二、克拉克的收入分配理论第52-53页
    第三节 现代西方收入分配理论第53-56页
        一、收入分配的倒U曲线第53-54页
        二、庇古的收入分配理论第54页
        三、凯恩斯的收入分配理论第54-55页
        四、新剑桥学派的收入分配理论第55页
        五、布坎南的收入分配理论第55-56页
        六、哈耶克的收入分配理论第56页
        七、萨缪尔森的收入分配理论第56页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的收入分配理论第56-60页
        一、按劳分配理论第57页
        二、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第57页
        三、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性质要转变为经济性与公共服务性第57-58页
        四、共产主义社会的收入分配第58-60页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演变第60-132页
    第一节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总体演变第60-81页
        一、我国宏观收入分配格局演变第60-70页
        二、我国居民收入总体差距演变第70-81页
    第二节 我国居民各收入层分配格局演变第81-120页
        一、城镇居民各收入层分配演变第82-93页
        二、农村居民各收入层分配演变第93-105页
        三、全国居民各收入层分配演变第105-114页
        四、不同行业收入分配差距演变第114-120页
    第三节 收入分配失衡的主要影响第120-129页
        一、收入差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第120-122页
        二、收入差度对社会稳定的影响第122-128页
        三、收入差度对政治稳定的影响第128-129页
    本章小结第129-132页
第五章 收入分配失衡的深层原因第132-162页
    第一节 初次收入分配严重失衡第132-135页
        一、市场机制扭曲第132-133页
        二、政府干预的越位与缺位第133-135页
    第二节 收入再分配严重失衡第135-145页
        一、税收制度的缺陷第135-141页
        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缺陷第141-143页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第143-145页
    第三节 第三次分配体系缺失第145-147页
        一、第三次分配制度存在缺陷第145-146页
        二、慈善组织亟待完善第146-147页
        三、公民慈善事业的意识较弱第147页
    第四节 收入分配失衡的其他原因第147-159页
        一、收入分配法律的缺位第147-154页
        二、工会组织“形同虚设”第154-156页
        三、收入分配预警机制缺失第156-159页
    本章小结第159-162页
第六章 国外收入分配差距状况及影响第162-182页
    第一节 收入差距较小国家的经济社会状况第162-170页
        一、瑞典第162-167页
        二、韩国第167-170页
    第二节 收入差距较大国家的经济社会状况第170-173页
        一、美国经济社会状况第170-171页
        二、美国收入分配差距状况第171-172页
        三、美国解决收入差距问题的政策措施第172-173页
    第三节 收入差距巨大国家的经济社会状况第173-177页
        一、巴西经济社会状况第174页
        二、巴西收入分配状况第174-177页
    第四节 国外调节收入分配与促进社会和谐的借鉴及启示第177-179页
        一、经济是解决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基础第177页
        二、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第177-178页
        三、建立健全集体谈判机制第178页
        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第178-179页
        五、发挥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第179页
    本章小结第179-182页
第七章 和谐收入分配体系的构建第182-208页
    第一节 和谐收入分配体系构建应遵循的原则第182-184页
        一、坚持改革发展成果全体人民共享原则第182页
        二、坚持效率与公平相统一原则第182-183页
        三、坚持制度创新与利益和谐原则第183-184页
        四、坚持初次分配、再分配及第三次分配领域同时调节原则第184页
    第二节 和谐收入分配体系构建的难点分析第184-189页
        一、降低政府和资本所得比重的困难第185页
        二、国情和发展阶段决定了改革的艰难第185-186页
        三、公平与效率关系难协调第186-187页
        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单兵突进难奏效第187页
        五、打破“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扰将会阻力重重第187-188页
        六、“提低控高”所面临的困难第188-189页
    第三节 和谐收入分配体系构建的政策建议第189-206页
        一、改革完善初次收入分配制度第189-193页
        二、强力推进收入再分配制度改革第193-200页
        三、健全第三次分配体系第200-201页
        四、收入分配的相关政策调整第201-206页
    本章小结第206-208页
参考文献第208-220页
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科研成果第220-222页
后记第222页

论文共2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煤层气开采中煤储层参数动态演化的物理模拟试验与数值模拟分析研究
下一篇:六自由度运动模拟平台的分析及结构参数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