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试验论文--参数测定的仪器及技术论文

汽油机噪声源识别及声品质提升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19页
    1.1 课题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1 发动机噪声源识别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2 汽车和发动机声品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第17-19页
第二章 内燃机噪声辐射机理与噪声测试实验第19-26页
    2.1 内燃机噪声的分类与产生机理第19-21页
        2.1.1 机械噪声第19-20页
        2.1.2 燃烧噪声第20页
        2.1.3 空气动力噪声第20-21页
    2.2 内燃机噪声源识别方法第21-22页
    2.3 内燃机噪声测试标准及测试实验第22-25页
        2.3.1 噪声标准第22-23页
        2.3.2 实验条件与实验方法第23-24页
        2.3.3 实验设备与测试工况说明第24-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基于独立成分分析与声阵列的汽油机噪声源识别第26-42页
    3.1 独立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第26-28页
        3.1.1 独立成分分析的数学模型第26-27页
        3.1.2 独立成分分析的假设条件第27-28页
        3.1.3 独立成分分析结果的不确定性第28页
    3.2 基于信息论的独立成分分析算法第28-30页
        3.2.1 基于负熵极大的Fast ICA算法原理第28-30页
        3.2.2 基于负熵极大的Fast ICA算法实现步骤第30页
    3.3 连续小波变换基本原理第30-32页
    3.4 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汽油机噪声源识别结果分析第32-39页
        3.4.1 2.0D汽油机噪声信号的独立性与非高斯性第32页
        3.4.2 2.0D汽油机噪声信号ICA分离结果第32-39页
    3.5 基于声阵列技术的汽油机噪声源识别第39-40页
        3.5.1 声阵列法噪声源测试实验第39-40页
        3.5.2 实验结果分析第40页
    3.6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四章 汽油机噪声源信号对声品质的影响第42-53页
    4.1 心理声学基本理论第42-46页
        4.1.1 人类听觉系统构造第42-43页
        4.1.2 掩蔽效应第43-44页
        4.1.3 临界频带第44-46页
    4.2 心理声学客观参数第46-50页
        4.2.1 响度及其数学模型第46-48页
        4.2.2 尖锐度及其数学模型第48页
        4.2.3 粗糙度及其数学模型第48页
        4.2.4 音调度及其数学模型第48-49页
        4.2.5 感觉满意度系数及其数学模型第49-50页
    4.3 汽油机噪声源信号对整机噪声满意度的影响第50-52页
    4.4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五章 声信号的频率和阶次差异对声品质的影响第53-62页
    5.1 不同品牌汽油机声品质差异第53-55页
    5.2 频率成分对声品质的影响第55-57页
    5.3 阶次成分对声品质的影响第57-61页
    5.4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六章发动机声品质正向开发初探第62-72页
    6.1 发动机进气噪声声品质仿真与优化第62-68页
    6.2 发动机进、排气噪声声品质仿真与优化流程第68-69页
    6.3 发动机整机辐射噪声声品质仿真与优化流程第69-70页
    6.4 发动机声品质正向开发初探第70-71页
    6.5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72-75页
    7.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第72-73页
    7.2 课题前景与工作展望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78-79页
致谢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符号学理论的汽车操控系统产品语义应用研究
下一篇:数字营销在汽车品牌经销商业务运营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