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演奏学习的心理培养研究--以扬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为例
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绪论 | 第7-14页 |
一、研究缘由 | 第7-8页 |
(一) 个人因素 | 第7-8页 |
(二) 环境因素 | 第8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8-9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一) 国外文献 | 第9-10页 |
(二) 国内文献 | 第10-11页 |
四、逻辑框架、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1-14页 |
(一) 逻辑框架 | 第11-12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三) 创新之处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心理要素与钢琴学习 | 第14-20页 |
一、四大心理要素 | 第14-17页 |
(一) 内心听觉 | 第14-15页 |
(二) 想象 | 第15页 |
(三) 注意 | 第15-16页 |
(四) 记忆 | 第16-17页 |
二、心理要素在钢琴学习中的体现 | 第17-20页 |
(一) 读谱中心理活动体现 | 第17-18页 |
(二) 视奏中心理活动体现 | 第18页 |
(三) 练习中心理活动体现 | 第18-19页 |
(四) 背谱中心理活动体现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实例问题研究 | 第20-35页 |
一、采访记录和分析 | 第20-33页 |
(一) 课堂案例 | 第20-25页 |
(二) 学生的学习案例 | 第25-29页 |
(三) 教师采访案例 | 第29-30页 |
(四) 学生采访案例 | 第30-33页 |
二、问题总结 | 第33-35页 |
(一) 知识储备不够 | 第33页 |
(二) 注意力无法有效转移 | 第33页 |
(三) 内心听觉的缺失 | 第33-34页 |
(四) 其他心理能力的缺失 | 第34页 |
(五) 教师对学生心理能力培养的关注不够 | 第34-35页 |
第三章 钢琴学习中心理能力的培养方法 | 第35-42页 |
一、适当运用视唱教学 | 第35-36页 |
(一) 一般性视唱 | 第35-36页 |
(二) 花式视唱教学 | 第36页 |
二、融合即兴表演教学 | 第36-37页 |
三、慢速练习 | 第37-38页 |
四、以外耳训练强化内心听觉能力 | 第38-39页 |
五、有意地转移注意 | 第39页 |
六、使用逆向记忆方法 | 第39页 |
七、运用“无谱无琴”练习法 | 第39-40页 |
八、积累理论知识 | 第40页 |
九、拥有良好的学习开端,保持良好学习习惯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可行性建议 | 第42-48页 |
一、在学院方面 | 第42-44页 |
(一) 课程设置体系的改变 | 第42-43页 |
(二) 钢琴教研的改变 | 第43-44页 |
二、在教师方面 | 第44-46页 |
(一) 多与学生沟通,关注学生心理 | 第44-45页 |
(二) 提供心理成熟的模范 | 第45页 |
(三) 针对心理需求,落实因材施教 | 第45-46页 |
三、在学生方面 | 第46-48页 |
(一) 获得心理指导,发挥时间效能 | 第46-47页 |
(二) 发挥心理作用,提高练琴效率 | 第47页 |
(三) 全方位的加强心理建设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 | 第52-57页 |
附录一: 音教班学生采访 | 第52-54页 |
附录二: 教师采访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