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生物论文

通过生物科学史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的实践研究--来自寻甸民族中学高中生物教学的研究报告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前言第11-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2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第14-16页
        1.1.1 高中生物新课程的理念第14页
        1.1.2 高中生物新课程对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第14-15页
        1.1.3 逻辑推理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第15-16页
        1.1.4 研究的目的第16页
        1.1.5 研究的意义第16页
    1.2 研究综述第16-22页
        1.2.1 国外有关该课题的研究综述第16-18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8-22页
第二章 该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第22-30页
    2.1 理论概述第22-28页
        2.1.1 逻辑推理介绍第22-28页
    2.2 核心概念的界定第28-30页
        2.2.1 科学史的界定第28页
        2.2.2 生物科学史的界定第28页
        2.2.3 生物科学史教学的界定第28-29页
        2.2.4 逻辑推理的界定第29页
        2.2.5 逻辑推理能力的界定第29-30页
第三章 课本中的科学史第30-35页
    3.1 课本中的生物科学史及分类第30-34页
        3.1.1 课本必修 1《分子与细胞》中的科学史分类情况第30-31页
        3.1.2 课本必修 2《遗传与进化》中的科学史分类情况第31-32页
        3.1.3 课本必修 3《稳态与环境》中的科学史分类情况第32-33页
        3.1.4 课本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中生命科学史分类情况第33页
        3.1.5 课本选修 2《生物科学与社会》中生命科学史的分类情况第33页
        3.1.6 课本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生命科学史的分类情况第33-34页
    3.2 补充的生物科学史第34-35页
第四章 利用生命科学史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教学策略第35-95页
    4.1 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第35页
    4.2 采用排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第35-36页
    4.3 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图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第36页
    4.4 设置问题串来创造思维情景第36-37页
    4.5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第37页
    4.6 利用经典的实验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第37-38页
    4.7 构建模型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第38-41页
        4.7.1 模型简介第38-39页
        4.7.2 通过构建模型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教学片断第39-41页
    4.8 实践课例中部分教学片断采用的教学策略分析第41-95页
        4.8.1 课例 1: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采用的教学策略第41-45页
        4.8.2 课例 2: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采用的教学策略第45-52页
        4.8.3 课例 3:基因在染色体上采用的教学策略第52-67页
        4.8.4 课例 4: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采用的教学策略第67-74页
        4.8.5 课例 5:DNA 的复制(对 DNA 分子复制的推测)采用的教学策略第74-80页
        4.8.6 课例 6: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采用的教学策略第80-82页
        4.8.7 课例 7:通过激素的调节(激素调节的发现)采用的教学策略第82-86页
        4.8.8 课例 8:植物生长素的发现采用的教学策略第86-95页
第五章 利用生命科学史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的实践研究第95-98页
    5.1 实验的方法第95-96页
        5.1.1 实验的对象第95页
        5.1.2 实验的内容第95页
        5.1.3 实验的变量第95-96页
        5.1.4 实验的时间第96页
        5.1.5 课题的研究方法第96页
    5.2 进行教学实践的课例第96-98页
第六章 研究结果的分析及反思第98-111页
    6.1 设计前测第98-99页
        6.1.1 设计前测的目的第98页
        6.1.2 前测的具体操作第98-99页
    6.2 对逻辑推理能力前测成绩的统计分析第99-105页
        6.2.1 必修 1《分子与细胞》逻辑推理能力前测成绩统计分析第99-100页
        6.2.2 课堂测试成绩的统计分析第100-105页
    6.3 设计后测第105-107页
        6.3.1 设计后测的目的第105页
        6.3.2 后测的具体操作过程第105-106页
        6.3.3 对后测结果的分析第106-107页
    6.4 研究的结论与反思第107-111页
        6.4.1 研究结论第107-109页
        6.4.2 反思第109-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3页
附录第113-214页
    附录 1 高一第一学期各科期末成绩统计分析结果第113-114页
    附录 2 课例 1: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14-119页
    附录 3 课例 2: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第119-124页
    附录 4 课例 3:基因在染色体上第124-134页
    附录 5 课例 4: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134-140页
    附录 6 课例 5:DNA 的复制(对 DNA 分子复制的推测)第140-143页
    附录 7 课例 6: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第143-148页
    附录 8 课例 7:通过激素的调节(激素调节的发现)第148-151页
    附录 9 课例 8: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第151-156页
    附录 10 必修 1《分子与细胞》逻辑推理能力知识卷前测试卷(K 卷)第156-160页
    附录 11 必修 1《分子与细胞》逻辑推理能力前测试卷(A 卷)第160-167页
    附录 12 第 1 章第 1 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检测测卷第167-171页
    附录 13 第 1 章第 2 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检测卷第171-174页
    附录 14 第 2 章第 2 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检测卷第174-178页
    附录 15 第 3 章第 1 节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检测卷第178-182页
    附录 16 第 3 章第 3 节 DNA 的复制检测卷第182-185页
    附录 17 第 4 章第 2 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检测卷第185-189页
    附录 18 第 2 章第 2 节通过激素的调节检测卷第189-193页
    附录 19 第 3 章第 2 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检测卷第193-197页
    附录 20 必修 3《稳态与环境》逻辑推理能力知识卷后侧测试(K 卷)第197-200页
    附录 21 必修 3《稳态与环境》逻辑推理能力后测试卷(A 试卷)第200-204页
    附录 22 200 班成绩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成绩第204-206页
    附录 23 205 班成绩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成绩第206-208页
    附录 24 200 班前测、课堂测试、后测成绩第208-211页
    附录 25 205 班前测、课堂测试、后测成绩第211-21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214-215页
致谢第215页

论文共2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大学生学业指导研究
下一篇:回归童心的绘本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