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论文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研究--以长沙市中心城区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1 城市交通问题日趋严重第10页
        1.1.2 慢行交通国际发展趋势第10-11页
        1.1.3 城市发展需求第11页
    1.2 研究的意义以及研究目标第11-12页
        1.2.1 选题意义第11-12页
        1.2.2 研究目标第12页
    1.3 慢行交通系统概述第12-14页
        1.3.1 慢行交通基本概念第12页
        1.3.2 慢行交通特征第12-13页
        1.3.3 慢行交通系统概念及内容第13页
        1.3.4 慢行交通系统的作用第13-14页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4-16页
        1.4.1 研究对象第14页
        1.4.2 技术路线第14页
        1.4.3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第14-16页
2 国内外慢行交通研究综述第16-29页
    2.1 慢行交通理论基础第16-18页
        2.1.1 雷伯恩(Radburn)模式第16页
        2.1.2 布坎南报告第16页
        2.1.3 安宁交通(Traffic Calming)政策第16-17页
        2.1.4 街道共享理论第17页
        2.1.5 以行人、非机动车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POD、BOD)第17-18页
        2.1.6 新城市主义(New Urbanism)第18页
    2.2 国内外慢行交通研究进展第18-21页
        2.2.1 国外慢行交通研究进展第18-19页
        2.2.2 国内慢行交通研究进展第19-21页
    2.3 国内外慢行交通规划实践第21-28页
        2.3.1 国外城市慢行交通规划实践第21-24页
        2.3.2 国内城市慢行交通规划实践第24-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3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构建要素及设计指引第29-51页
    3.1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构建的影响因素分析第29-32页
        3.1.1 慢行者行为第29-30页
        3.1.2 自然特征第30页
        3.1.3 城市特征第30页
        3.1.4 慢行交通设施第30-31页
        3.1.5 慢行交通环境第31-32页
    3.2 城市慢行系统总体评价第32-34页
        3.2.1 评价各项基本指标第32-33页
        3.2.2 目标评判内容第33-34页
        3.2.3 权重的确定第34页
    3.3 城市慢行交通设施与慢行交通环境设计指引第34-50页
        3.3.1 步行交通设施第35-38页
        3.3.2 自行车交通设施第38-41页
        3.3.3 慢行交通环境第41-50页
    3.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4 长沙市中心城区慢行交通系统现状分析及评价第51-71页
    4.1 城市特征分析第51-55页
        4.1.1 结构特征第51页
        4.1.2 气候特征第51-52页
        4.1.3 自然特征第52页
        4.1.4 文化特征第52页
        4.1.5 居民城市生活习惯特征第52-53页
        4.1.6 交通发展特征第53-54页
        4.1.7 相关政策与规划第54-55页
    4.2 长沙市中心城区范围第55页
    4.3 长沙市现状居民慢行交通出行特征分析第55-62页
        4.3.1 出行时空分布第55-56页
        4.3.2 出行时间分布第56页
        4.3.3 出行量分析第56页
        4.3.4 出行率分析第56-57页
        4.3.5 出行分担率分析第57页
        4.3.6 慢行交通特征分析第57-61页
        4.3.7 小结第61-62页
    4.4 长沙市中心城区慢行交通设施现状分析第62-65页
        4.4.1 步行交通系统现状分析与评价第62-63页
        4.4.2 自行车交通系统现状分析与评价第63-65页
    4.5 长沙市慢行交通系统评价结论第65-69页
        4.5.1 慢行交通总体评价第65-66页
        4.5.2 慢行设施——步行设施现状评价第66-68页
        4.5.3 慢行设施——自行车慢行设施现状评价第68页
        4.5.4 慢行环境评价第68-69页
    4.6 长沙市中心城区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可实施性分析第69-70页
        4.6.1 市政府与湖南省建设厅高度重视第69页
        4.6.2 提供政策扶持与加大实施力度第69-70页
        4.6.3 旧区改造、新区必建第70页
    4.7 本章小结第70-71页
5 长沙市中心城区慢行交通系统的构建第71-86页
    5.1 慢行道路设计指引第71-75页
        5.1.1 现状已有道路改建非机动车道原则第71页
        5.1.2 道路推荐断面形式第71-75页
    5.2 慢行岛空间划分第75-76页
    5.3 慢行片区分类与规划指引第76-83页
        5.3.1 慢行流量高度集中的公共区域第76-79页
        5.3.2 慢行流量持续相对恒定的区域第79-81页
        5.3.3 慢行流量相对较少的区域第81-82页
        5.3.4 慢行规避与协调区域第82-83页
    5.4 轨道慢行幅空间划分第83页
    5.5 慢行交通环境第83-85页
        5.5.1 慢行交通标识系统第83-84页
        5.5.2 慢行交通绿化设施第84页
        5.5.3 交通衔接与租赁系统规划第84-85页
        5.5.4 服务设施系统规划第85页
    5.6 本章小结第85-86页
6 结论与展望第86-88页
    6.1 结论第86页
    6.2 研究创新点第86页
    6.3 不足与展望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1页
附录第91-9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2-93页
致谢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营改增”对建筑企业影响研究
下一篇:基于城市公交刷卡数据和兴趣点的城市功能区识别研究--以北京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