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现状 | 第10-14页 |
1.2.1 日本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1.2.2 美国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1.2.3 欧洲发展现状 | 第13页 |
1.2.4 国内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1.3 混合动力汽车动态协调控制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2 单电机强混合动力系统分析和部件建模 | 第17-39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混合动力系统结构及参数 | 第17-19页 |
2.3 混合动力系统动态特性分析及建模 | 第19-37页 |
2.3.1 发动机动态特性分析及建模 | 第19-24页 |
2.3.2 电机动态特性及建模 | 第24-29页 |
2.3.3 电池模型 | 第29-30页 |
2.3.4 离合器控制特性及建模 | 第30-33页 |
2.3.5 CVT 变速器动态特性及建模 | 第33-34页 |
2.3.6 主减速器模型 | 第34-35页 |
2.3.7 整车动力学模型 | 第35-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3 混合动力系统模式切换的动态过程分析 | 第39-53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混合动力汽车模式切换品质分析 | 第39-42页 |
3.2.1 冲击度分析 | 第40页 |
3.2.2 CVT 速比对冲击度的影响分析 | 第40-42页 |
3.3 各驱动模式下的状态方程 | 第42-45页 |
3.3.1 传动系统转动惯量的简化 | 第42页 |
3.3.2 各驱动模式下的系统状态方程 | 第42-45页 |
3.4 各驱动模式切换过程分析 | 第45-52页 |
3.4.1 纯电动模式切换到发动机驱动模式 | 第46-49页 |
3.4.2 发动机驱动模式切换到混合驱动模式 | 第49-50页 |
3.4.3 发动机驱动模式切换到纯电动模式 | 第50-51页 |
3.4.4 模式切换过程分类 | 第51-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4 驱动模式切换的动态协调控制策略 | 第53-75页 |
4.1 引言 | 第53页 |
4.2 整车控制器总体控制结构和实现方法 | 第53-55页 |
4.2.1 整车控制器的总体结构 | 第53-54页 |
4.2.2 控制系统的实现方法 | 第54-55页 |
4.3 驱动工况下的转矩管理策略 | 第55-57页 |
4.3.1 总需求转矩的识别 | 第55-56页 |
4.3.2 驱动模式切换的边界条件和目标转矩 | 第56-57页 |
4.4 动力源和湿式多片离合器的控制 | 第57-66页 |
4.4.1 发动机的控制 | 第58-59页 |
4.4.2 电机的控制 | 第59页 |
4.4.3 湿式多片离合器的控制 | 第59-66页 |
4.5 驱动模式切换动态协调控制 | 第66-74页 |
4.5.1 有湿式多离合器接合过程的模式切换协调控制 | 第68-72页 |
4.5.2 无湿式多离合器动作的模式切换协调控制 | 第72-73页 |
4.5.3 有湿式多离合器分离的模式切换协调控制 | 第73-74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5 驱动模式切换动态协调控制的仿真分析 | 第75-87页 |
5.1 引言 | 第75页 |
5.2 单电机强混合动力汽车前向仿真模型 | 第75-78页 |
5.3 动态协调控制策略的仿真分析 | 第78-85页 |
5.3.1 定工况仿真分析 | 第78-83页 |
5.3.2 全工况仿真分析 | 第83-8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87-89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87-88页 |
6.2 展望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附录 | 第95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95页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目录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