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乡村生态产品供给研究--以福建省晋江市为例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1 绪论第12-20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17页
        1.2.1 国内研究综述第13-15页
        1.2.2 国外研究综述第15-17页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第17-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页
        1.3.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 技术路线第18-19页
    1.5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第19-20页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20-24页
    2.1 概念界定第20页
    2.2 相关理论基础第20-21页
        2.2.1 公共产品理论第20-21页
        2.2.2 产权理论第21页
        2.2.3 外部性理论第21页
        2.2.4 供给侧改革理论第21页
    2.3 乡村生态产品特点与分类第21-24页
        2.3.1 乡村生态产品特点第21-22页
        2.3.2 乡村生态产品分类第22-24页
3 乡村生态产品供给理论分析第24-28页
    3.1 影响乡村生态产品供给的因素第24-25页
        3.1.1 乡村生态产品性质第24页
        3.1.2 自然资源禀赋第24页
        3.1.3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第24-25页
        3.1.4 历史文化资源第25页
    3.2 乡村生态产品最优供给第25页
    3.3 乡村生态产品外部性内部化分析第25-28页
        3.3.1 乡村生态产品外部性第25-26页
        3.3.2 不同类型乡村生态产品外部性差异第26-27页
        3.3.3 不同类型乡村生态产品外部性内部化路径第27-28页
4 晋江市乡村生态产品供给实证分析第28-35页
    4.1 晋江市乡村生态产品发展的意义第28页
    4.2 区域概况第28-29页
    4.3 数据来源与处理第29-30页
        4.3.1 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第29页
        4.3.2 问卷数据处理第29-30页
    4.4 晋江市乡村生态产品供需现状与问题第30-35页
        4.4.1 晋江市乡村生态产品需求分析第30-32页
        4.4.2 晋江市乡村生态产品供给现状第32-34页
        4.4.3 晋江市乡村生态产品开发优势与问题第34-35页
5 晋江市乡村生态产品供给路径分析第35-41页
    5.1 政府供给路径第35-37页
        5.1.1 森林生态补偿机制第36页
        5.1.2 财政转移支付第36-37页
    5.2 村集体供给路径第37-38页
    5.3 私人供给路径第38-39页
    5.4 不同类型乡村生态产品供给路径选择第39页
    5.5 乡村生态产品供给机制与制度完善第39-41页
        5.5.1 乡村生态产品供给机制第39-40页
        5.5.2 制度完善第40-41页
6 研究结论与建议第41-43页
    6.1 研究结论第41页
    6.2 建议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7页
附录第47-51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1-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乡贤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角色构建与机理分析--以福建省泉州市新乡贤组织为例
下一篇:温州市村民中心服务的公众满意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