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2 手册的定义和分类 | 第10-11页 |
1.3 《高三学生考试焦虑认知中心团体辅导手册》修订的意义 | 第11-12页 |
1.4 《高三学生考试焦虑认知中心团体辅导手册》适用性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3-48页 |
2.1 考试焦虑的研究 | 第13-32页 |
2.1.1 考试焦虑的概念 | 第13-14页 |
2.1.2 考试焦虑的构成要素 | 第14-17页 |
2.1.3 考试焦虑的测量工具 | 第17-20页 |
2.1.4 考试焦虑的影响的研究 | 第20-22页 |
2.1.5 不同时间段的考试焦虑研究 | 第22-23页 |
2.1.6 影响考试焦虑的因素 | 第23-27页 |
2.1.7 考试焦虑的干预研究 | 第27-32页 |
2.2 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 第32-36页 |
2.2.1 自我效能感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 第32页 |
2.2.2 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机制 | 第32-33页 |
2.2.3 自我效能感的测量 | 第33页 |
2.2.4 自我效能感的相关领域研究 | 第33-35页 |
2.2.5 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研究 | 第35-36页 |
2.3 团体辅导的研究 | 第36-42页 |
2.3.1 团体辅导的概念 | 第36-37页 |
2.3.2 团体辅导的特点 | 第37-38页 |
2.3.3 团体辅导中常用的辅导技术 | 第38-40页 |
2.3.4 团体辅导的阶段 | 第40-41页 |
2.3.5 考试焦虑的团体辅导干预研究 | 第41页 |
2.3.6 以认知为中心的考试焦虑团体辅导的研究 | 第41-42页 |
2.4 团体辅导手册的研究 | 第42-48页 |
2.4.1 团体辅导手册的概念 | 第42页 |
2.4.2 团体辅导手册和团体辅导方案的区别 | 第42-43页 |
2.4.3 高三学生考试焦虑认知中心团体辅导手册的结构 | 第43-44页 |
2.4.4 高三学生考试焦虑认知中心团体辅导手册的内容 | 第44-45页 |
2.4.5 高三学生考试焦虑认知中心团体辅导手册的适用性研究 | 第45-46页 |
2.4.6 高三学生考试焦虑认知中心团体辅导手册的效果评估 | 第46-48页 |
第3章 高三学生考试焦虑认知中心团体辅导材料的质性分析. | 第48-61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48页 |
3.2 研究问题 | 第48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48-49页 |
3.3.1 协商一致的质性研究方法 | 第48-49页 |
3.4 研究设计 | 第49-50页 |
3.4.1 被试 | 第49页 |
3.4.2 研究工具 | 第49-50页 |
3.4.3 研究参与者 | 第50页 |
3.5 研究过程 | 第50-52页 |
3.5.1 收集数据 | 第50页 |
3.5.2 文本转录 | 第50-51页 |
3.5.3 数据分析 | 第51-52页 |
3.5.4 结果呈现 | 第52页 |
3.6 研究结果 | 第52-60页 |
3.6.1 以认知中心团体辅导领导者使用的咨询技术编码系统的建构 | 第52-60页 |
3.7 讨论与分析 | 第60-61页 |
第4章 《高三学生考试焦虑认知中心团体辅导手册》的修订. | 第61-70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61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61页 |
4.3 《手册》的结构修订 | 第61-62页 |
4.4 《手册》辅导方案的修订 | 第62-66页 |
4.4.1 主题修改 | 第62-64页 |
4.4.2 活动修改 | 第64-66页 |
4.4.3 方案呈现形式修改 | 第66页 |
4.5 《手册》建议库的修订 | 第66-67页 |
4.6 《手册》技术库的增加 | 第67-69页 |
4.7 讨论与分析 | 第69-70页 |
第5章 《高三学生考试焦虑认知中心团体辅导手册》的应用研究 | 第70-98页 |
5.1 研究目的 | 第70页 |
5.2 研究问题 | 第70页 |
5.3 研究方法 | 第70-71页 |
5.4 筛选辅导对象 | 第71-76页 |
5.4.1 筛选方法 | 第71-72页 |
5.4.2 筛查对象情况 | 第72页 |
5.4.3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第72-73页 |
5.4.4 结果与分析 | 第73-76页 |
5.5 实验设计 | 第76-79页 |
5.5.1 实验设计的理论依据 | 第76页 |
5.5.2 实验变量 | 第76-77页 |
5.5.3 实验实施程序及过程 | 第77-79页 |
5.6 《手册》的有效性评估 | 第79-92页 |
5.6.1 《手册》对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的作用 | 第79-81页 |
5.6.2 《手册》对高三学生不合理认知的的作用 | 第81-83页 |
5.6.3 《手册》对高三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有效性评估 | 第83页 |
5.6.4 《手册》对高三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性评估 | 第83-85页 |
5.6.5 《手册》对高三学生团体辅导的相关质性资料分析 | 第85-91页 |
5.6.6 《手册》的有效性评估小结 | 第91-92页 |
5.7 《手册》的适用性评估 | 第92-96页 |
5.7.1 《手册》对不同领导者指导性的适用性 | 第92-94页 |
5.7.2 《手册》对不同性别的辅导成员的适用性 | 第94-95页 |
5.7.3 《手册》的适用性评估小结 | 第95-96页 |
5.8 分析与讨论 | 第96-98页 |
5.8.1 《手册》的有效性分析 | 第96-97页 |
5.8.2 《手册》的适用性分析 | 第97-98页 |
第6章 研究总结 | 第98-10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98-99页 |
6.1.1 对高三学生考试焦虑认知中心团体辅导材料的质性分析结论 | 第98页 |
6.1.2 对《高三学生考试焦虑认知中心团体辅导手册》的实验研究结论 | 第98-99页 |
6.2 本研究的成果 | 第99页 |
6.3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99-101页 |
6.3.1 本研究的不足 | 第99-100页 |
6.3.2 本研究的展望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9页 |
附录 | 第109-11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119-120页 |
致谢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