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保险论文--中国保险业论文--各种类型保险论文

我国森林保险发展探析--以云南省森林保险试点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2-14页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3页
        0.1.1 研究背景第12页
        0.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0.2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3页
        0.2.1 研究内容第13页
        0.2.2 研究方法第13页
    0.3 创新及不足第13-14页
1 案例描述第14-16页
2 案例分析第16-19页
    2.1 政府与商业保险公司实现了无缝对接第16页
    2.2 保障了森林保险市场发展第16-17页
    2.3 明确规定森林保险保费承担比例第17页
    2.4 为商业保险公司创造了良好的参与环境第17-19页
        2.4.1 改善了林农投保带来的逆向选择境况第17-18页
        2.4.2 降低了商业保险公司的风险第18-19页
3 我国森林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19-23页
    3.1 我国森林保险发展状况第19-20页
    3.2 我国森林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第20-21页
        3.2.1 森林保险市场畸形发展第20页
        3.2.2 森林保险理赔难度大第20-21页
        3.2.3 森林保险险种单一,费率制定不合理第21页
    3.3 我国森林保险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21-23页
        3.3.1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导致市场畸形第21-22页
        3.3.2 地域性差异导致理赔难度高与险种设计困难第22页
        3.3.3 规模性要求严格导致费率制定困难第22-23页
4 国外森林保险发展及对我国的借鉴第23-26页
    4.1 芬兰的森林保险第23页
    4.2 瑞典的森林保险第23-24页
    4.3 国外森林保险发展对我国的借鉴第24-26页
        4.3.1 政府积极发挥作用第24页
        4.3.2 限制保险公司最高赔偿额度第24-25页
        4.3.3 建立完善的风险分级体系第25-26页
5 我国森林保险的发展建议第26-38页
    5.1 风险区划的理论基础与必要性第26-30页
        5.1.1 风险区域划分的定义界定第26页
        5.1.2 建立森林保险风险区划的理论基础第26-28页
        5.1.3 进行森林保险风险区划的必要性第28-30页
    5.2 建立风险区划的具体举措第30-33页
        5.2.1 微观方面建立森林风险区划指标监测体系第30-31页
        5.2.2 构建政策性森林保险的区域财政补贴体系第31页
        5.2.3 宏观方面建立保障风险区划的立法体系第31-33页
    5.3 政府积极发挥作用第33-35页
        5.3.1 充分发挥政府作为监管立法者的作用第33页
        5.3.2 建立专业的第三方森林资产评估机构第33-34页
        5.3.3 建立完善的风险再分散体系第34-35页
    5.4 商业保险公司提高经营能力第35页
        5.4.1 完善森林保险险种第35页
        5.4.2 普及政策性森林保险交易网点建设第35页
    5.5 开发改进商业森林保险险种第35-38页
        5.5.1 完善森林灾后损失评估第36-37页
        5.5.2 改善森林保险费率厘定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1页
致谢第41-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西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研究
下一篇:我国养老保险关系风险规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