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学习、研究论文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法治与道德归因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1 引言第11-17页
    1.1 目的和意义第11-14页
        1.1.1 研究目的第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16-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2 相关概念界定第17-23页
    2.1 食品安全概念界定第17-18页
        2.1.1 食品安全概念第17页
        2.1.2 相关概念辨析第17-18页
    2.2 食品安全相关主体分析第18-21页
        2.2.1 生产经营者第18-19页
        2.2.2 消费者第19-20页
        2.2.3 监督管理者第20页
        2.2.4 其他主体第20-21页
    2.3 研究中国食品安全法治与道德归因的必要性第21-23页
        2.3.1 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需要第21页
        2.3.2 维护我国社会和谐发展需要第21-22页
        2.3.3 建设依法治国的需要第22-23页
3 中国食品安全法治与道德现状分析第23-25页
    3.1 法治现状分析第23-24页
        3.1.1 我国食品安全立法现状分析第23页
        3.1.2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执法现状分析第23页
        3.1.3 我国食品安全司法现状分析第23-24页
    3.2 道德现状分析第24-25页
4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法治归因第25-29页
    4.1 食品安全立法不完善第25页
        4.1.1 缺乏食品安全基本法第25页
        4.1.2 缺乏系统性与协调性第25页
    4.2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完善第25-26页
        4.2.1 监管体制不科学第25-26页
        4.2.2 监管问责不严第26页
        4.2.3 监管能力不足第26页
    4.3 食品安全执法不严第26-27页
        4.3.1 执法不严第26页
        4.3.2 执法方式不科学第26页
        4.3.3 执法缺乏主动性第26-27页
    4.4 食品安全司法归因第27-29页
        4.4.1 食品安全刑法保护不力第27页
        4.4.2 惩罚和制裁的力度不大第27页
        4.4.3 消费者缺乏维权途径第27-29页
5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道德归因第29-31页
    5.1 保障食品安全道德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第29页
    5.2 企业功利价值观的影响第29页
    5.3 生产经营者道德缺失第29-30页
    5.4 媒体报道缺乏真实性第30-31页
6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策第31-40页
    6.1 食品安全问题法治层面解决对策第31-37页
        6.1.1 食品安全立法细致化、有针对性、有预见性第31页
        6.1.2 完善符合国情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模式第31-34页
        6.1.3 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第34页
        6.1.4 完善我国食品安全可追溯及召回制度第34-35页
        6.1.5 执法上贯彻“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律准则第35-36页
        6.1.6 增强全民食品安全法制意识第36-37页
    6.2 食品安全问题道德层面解决对策第37-40页
        6.2.1 加强对食品安全主体的道德教育第37-39页
        6.2.2 强化媒体报道的真实性第39页
        6.2.3 建立食品安全道德讲堂,增强全民意识第39-40页
7 结论第40-41页
致谢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以南京市江宁区大学城城建为例
下一篇:试论质性研究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