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试论质性研究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序论第10-19页
    (一)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 理论意义第10页
        2. 现实意义第10-11页
    (二) 选题依据第11页
        1. 理论依据第11页
        2. 现实依据第11页
    (三) 文献综述第11-18页
        1. 关于国外质性研究方法第12-14页
        2. 关于国内质性研究方法第14-15页
        3.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第15-17页
        4.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第17-18页
    (四)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18-19页
        1. 研究方法第18页
        2. 创新点第18-19页
一、质性研究方法的概念、历史发展与理论基础第19-25页
    (一) 相关概念第19-21页
        1. 质性研究与质性研究方法第19-20页
        2. 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第20-21页
    (二) 质性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第21-22页
        1. 质性研究方法在西方的发展第21-22页
        2. 质性研究方法在中国的发展第22页
    (三) 质性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第22-25页
        1. 现象学第22-23页
        2. 解释学第23-24页
        3. 建构主义第24页
        4. 批判理论第24-25页
        5. 人种学第25页
二、质性研究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25-28页
    (一) 质性研究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必要性第25-27页
        1. 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第26页
        2. 弥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不足第26页
        3. 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可操作化和规范化第26-27页
        4.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27页
    (二) 质性研究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可行性第27-28页
        1. 质性研究方法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问题有共通性第27页
        2. 质性研究方法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方法相互借鉴第27-28页
三、质性研究方法的分类与操作过程第28-33页
    (一) 质性研究方法的分类第28-31页
        1. 访谈研究法第28-29页
        2. 个案研究法第29页
        3. 参与观察研究法第29-30页
        4. 民族志研究法第30页
        5. 扎根理论研究法第30-31页
    (二) 质性研究方法的操作过程第31-33页
        1. 质性研究方法的准备阶段第31-32页
        2. 质性研究方法的资料收集第32页
        3. 质性研究方法的资料分析第32-33页
        4. 质性研究方法的检测手段第33页
四、质性研究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原则第33-36页
    (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原则第33-34页
    (二) 崇尚自然主义原则第34页
    (三) 关注互动过程原则第34-35页
    (四) 注重整体探究原则第35-36页
五、质性研究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运用第36-43页
    (一) 质性研究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准备阶段中的运用第36-37页
        1. 教育者需要有跨学科知识与能力第36页
        2. 教育者需要完成研究设计第36-37页
    (二) 质性研究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收集资料阶段中的运用第37-39页
        1. 教育者在受教育者现实生活环境下收集资料第37页
        2.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建立平等互信的关系第37-38页
        3. 运用访谈、观察、实物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资料第38-39页
    (三) 质性研究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分析资料阶段中的运用第39-41页
        1. 运用归纳法分析资料第39-40页
        2. 思想资料分析结果的呈现第40-41页
    (四) 质性研究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评价阶段中的运用第41-43页
        1. 检测评价方法第41页
        2. 反馈调节法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结语第45-46页
致谢词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法治与道德归因研究
下一篇:冷战后中国睦邻外交的成就与挑战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