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援助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论 | 第9-20页 |
(一)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1. 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二) 概念阐释与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1. 概念阐释 | 第12-15页 |
2. 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三) 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1. 研究理论 | 第17-19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一、云南省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与援助现状 | 第20-24页 |
(一) 云南省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现状 | 第20-22页 |
1. 贫困大学生初次就业率普遍不高 | 第20-21页 |
2. 贫困大学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 第21页 |
3. 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较弱 | 第21-22页 |
(二) 云南省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援助现状 | 第22-24页 |
1. 云南省政府制定出台配套政策 | 第22-23页 |
2. 各高校依据政策积极探索有效做法 | 第23-24页 |
二、云南省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援助存在的问题 | 第24-29页 |
(一) 就业援助的概念不明确 | 第24页 |
(二) 政府就业援助实效性不强 | 第24-26页 |
1. 目标明确,指标模糊 | 第25页 |
2. 原则性强,操作性弱 | 第25-26页 |
3. 途径科学,方法零散 | 第26页 |
(三) 高校就业援助创新性不足 | 第26-29页 |
1. 就业指导相对陈旧 | 第27页 |
2. 就业指导主体过于单一 | 第27-29页 |
三、云南省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援助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29-32页 |
(一) 主观原因 | 第29-30页 |
1. 观念错位 | 第29页 |
2. 资本缺失 | 第29-30页 |
3. 心理困扰 | 第30页 |
4. 素质乏力 | 第30页 |
(二) 客观原因 | 第30-32页 |
1. 就业岗位有限 | 第30-31页 |
2. 就业竞争越来越大 | 第31页 |
3. 就业指导缺乏针对性 | 第31-32页 |
四、云南省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援助的思考与相关对策 | 第32-38页 |
(一) 界定贫困大学生就业援助的基本概念 | 第32-33页 |
1. 就业援助概念界定与对象范围 | 第32页 |
2. 就业援助的基本原则 | 第32-33页 |
(二) 建立贫困大学生就业援助的运行机制 | 第33-35页 |
1. 政府主导机制 | 第33-34页 |
2. 高校服务机制 | 第34页 |
3. 家庭助力机制 | 第34页 |
4. 自我激励机制 | 第34-35页 |
5. 社会协调机制 | 第35页 |
(三) 搭建贫困大学生就业援助的工作体系 | 第35-38页 |
1. 政策支持体系 | 第35-36页 |
2. 经济资助体系 | 第36页 |
3. 能力提升体系 | 第36页 |
4. 心理疏导体系 | 第36-37页 |
5. 法律援助体系 | 第37页 |
6. 信息沟通体系 | 第37-38页 |
五、结论与展望 | 第38-39页 |
(一) 结论 | 第38页 |
(二) 问题与展望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