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5-7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文献回顾 | 第14-22页 |
1 资料和方法 | 第22-26页 |
1.1 病例资料 | 第22-23页 |
1.2 器材与设备 | 第23页 |
1.3 电生理检查方案 | 第23-25页 |
1.4 房性 P’波形态分析 | 第25页 |
1.5 标测和射频消融 | 第25-26页 |
1.6 数据分析 | 第26页 |
2 结果 | 第26-41页 |
2.1 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分布情况 | 第26-27页 |
2.2 电生理检查结果 | 第27页 |
2.3 房性 P’波形态特征 | 第27-30页 |
2.4 标测及射频消融结果 | 第30-41页 |
2.5 并发症与随访 | 第41页 |
3 讨论 | 第41-49页 |
3.1 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分布特点 | 第41-42页 |
3.2 间隔房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机制 | 第42页 |
3.3 间隔解剖结构与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 | 第42-44页 |
3.4 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 系统)应用 | 第44-45页 |
3.5 间隔房性心动过速消融策略 | 第45-48页 |
3.6 局限性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7页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