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3,6二溴-9,9二辛基芴的合成及三光子吸收理论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6页
    1.1 引言第8页
    1.2 三光子吸收的特点第8-9页
    1.3 三光子吸收的应用第9-12页
        1.3.1 光限幅和光稳幅效应第10页
        1.3.2 多光子泵浦上转换激光第10-11页
        1.3.3 三维数据存储第11页
        1.3.4 三光子聚合微加工第11页
        1.3.5 三光子激发荧光显微成像第11-12页
        1.3.6 深度光动力疗法第12页
        1.3.7 三光子吸收受激散射第12页
    1.4 三光子吸收材料分类第12-20页
        1.4.1 一维材料第13-16页
        1.4.2 多枝结构第16-17页
        1.4.3 有机聚合物第17-18页
        1.4.4 有机金属化合物第18-19页
        1.4.5 纳米金属化合物第19页
        1.4.6 纳米复合材料第19页
        1.4.7 半导体材料第19-20页
    参考文献第20-26页
第二章 三光子吸收理论拟合与实验测量方法的研究第26-42页
    2.1 多光子吸收过程的两种描述第26-35页
        2.1.1 半经典描述第26-28页
        2.1.2 多光子吸收的量子力学描述第28-35页
    2.2 三光子吸收截面的理论拟合第35-36页
    2.3 三光子吸收截面的实验测量第36-37页
    2.4 三光子吸收理论拟合与实验测量的比较第37-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第三章 3,6 二溴-9,9 二辛基芴的合成及其结构表征第42-60页
    3.1 三光子吸收材料的设计第42页
    3.2 三光子吸收材料新的研究方法第42-43页
    3.3 新物质的合成第43-46页
        3.3.1 实验用到的主要试剂第43-44页
        3.3.2 合成用到的仪器设备第44页
        3.3.3 反应过程第44-46页
    3.4 合成物质的结构表征第46-58页
        3.4.1 表征用到的仪器设备第46页
        3.4.2 合成新化合物的核磁共振第46-55页
        3.4.3 合成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第55-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第四章 不同取代位对芴类衍生物三光子吸收特性的影响第60-68页
    4.1 研究背景第60-61页
    4.2 三种不同取代位的芴类衍生物的高斯计算及比较第61-65页
    4.3 结论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8页
第五章 结束语及展望第68-70页
    5.1 结论第68-69页
    5.2 展望第69-7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0-72页
致谢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过渡金属催化的2-芳基苯并噻唑的C-H键官能团化
下一篇:怀山药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