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教学法与教学组织论文

课业负担的优化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22页
 (一)选题缘由第10-13页
  1.课业压力过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第10-11页
  2.适度课业负担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第11页
  3.破解当前“减负”困境的需要第11-12页
  4.当前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第12-13页
 (二)研究意义第13页
  1.理论意义第13页
  2.现实意义第13页
 (三)文献综述第13-19页
  1.课业负担的主要表现第14-15页
  2.课业负担过重的不良影响第15-16页
  3.课业负担过重的缘由分析第16-17页
  4.“减负”对策的相关研究第17-18页
  5.对已有研究的认识和思考第18-19页
 (四)研究方案第19-22页
  1.研究思路第19-20页
  2.研究方法第20-22页
一、课业负担内涵解读第22-30页
 (一)课业负担概念界定第22-23页
 (二)课业负担的特点第23-25页
  1.客观性第23-24页
  2.多样性第24页
  3.阈限性第24页
  4.个体体验性第24-25页
 (三)课业负担的类型第25-26页
  1.外来课业负担与自给课业负担第25页
  2.有形课业负担与无形课业负担第25页
  3.校内课业负担与校外课业负担第25-26页
  4.学科性课业负担与活动性课业负担第26页
 (四)影响学生感知课业负担的因素第26-30页
  1.课业任务第27页
  2.学习时间第27-28页
  3.学生身心素质第28-30页
二、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现状解读第30-42页
 (一)课业负担有其存在的正当性第30-31页
 (二)过重课业负担的承受者分析第31-33页
 (三)课业负担过重的突出表现第33-36页
  1.课业数量过多,学习负荷沉重第33-34页
  2.课业内容不平衡,课业结构不合理第34-35页
  3.作息安排欠佳,业余爱好欠发展第35-36页
 (四)导致部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分析第36-42页
  1.观念层面第36-37页
  2.教学层面第37-39页
  3.学生层面第39-42页
三、课业负担的优化第42-58页
 (一)更新教育观念第43-45页
  1.树立多元人才观第43-44页
  2.树立正确的基础教育质量观第44-45页
 (二)优化学生课业结构第45-51页
  1.优化学生课程结构第45-47页
  2.优化学生作业结构第47-51页
 (三)优化学生学习品质第51-56页
  1.优化学生学习行为品质第51-52页
  2.优化学生学习心理品质第52-56页
 (四)开放学生生活世界第56-58页
  1.拓展学生学习时空第56-57页
  2.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内容第57-58页
结语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致谢第64-6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4~6年级数学学习困难学生数学应用题阅读理解特点及眼动研究
下一篇:物联网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