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系梁微型桩工作性状试验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2 微型桩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微型桩发展 | 第9-11页 |
1.2.2 微型桩侧向受载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3 微型桩治理滑坡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1 理论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2 试验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3 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连系梁微型桩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相似理论与模型试验 | 第18-30页 |
2.1 相似理论三定理 | 第18-20页 |
2.1.1 相似第一定理 | 第18-19页 |
2.1.2 相似第二定理 | 第19页 |
2.1.3 相似第三定理 | 第19页 |
2.1.4 相似准则的导出 | 第19-20页 |
2.2 模型相似参数 | 第20-22页 |
2.2.1 滑坡模型参量相似系数 | 第20-22页 |
2.2.2 微型桩模型参量相似系数 | 第22页 |
2.3 模型试验设计 | 第22-28页 |
2.3.1 主要试验材料及设备 | 第22-26页 |
2.3.2 工况分组 | 第26-27页 |
2.3.3 监测内容和方法 | 第27-28页 |
2.3.4 试验步骤 | 第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3 连系梁微型桩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0-56页 |
3.1 独立布置微型桩 | 第30-35页 |
3.1.1 桩顶位移 | 第30-31页 |
3.1.2 桩身应变 | 第31-33页 |
3.1.3 桩身前后土压力 | 第33-35页 |
3.2 横向连系梁微型桩 | 第35-40页 |
3.2.1 桩顶位移 | 第35-36页 |
3.2.2 桩身应变 | 第36-37页 |
3.2.3 桩身前后土压力 | 第37-40页 |
3.3 纵向交叉连系梁微型桩 | 第40-46页 |
3.3.1 桩顶位移 | 第40-41页 |
3.3.2 桩身应变 | 第41-43页 |
3.3.3 桩身前后土压力 | 第43-46页 |
3.4 纵横向交叉连系梁微型桩 | 第46-50页 |
3.4.1 桩顶位移 | 第46页 |
3.4.2 桩身应变 | 第46-48页 |
3.4.3 桩身前后土压力 | 第48-50页 |
3.5 各工况对比分析 | 第50-54页 |
3.5.1 桩顶位移 | 第50-51页 |
3.5.2 桩身弯矩 | 第51-52页 |
3.5.3 桩身前后土压力 | 第52-5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4 连系梁微型桩加固滑坡有限元分析 | 第56-64页 |
4.1 应用ABAQUS模拟滑坡的基本原理 | 第56-57页 |
4.1.1 有限单元法 | 第56页 |
4.1.2 强度折减法 | 第56-57页 |
4.2 滑坡力学模型建立 | 第57-58页 |
4.3 ABAQUS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58-63页 |
4.3.1 原始滑坡 | 第58-59页 |
4.3.2 独立微型桩 | 第59-60页 |
4.3.3 横向连系梁微型桩 | 第60-61页 |
4.3.4 纵向交叉连系梁微型桩 | 第61-62页 |
4.3.5 纵横向交叉连系梁微型桩 | 第62-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4-67页 |
5.1 结论 | 第64-65页 |
5.2 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