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康主体理论视域下的成长缺失小说研究--以九十年代的五部小说为例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致谢 | 第8-10页 |
绪论 | 第10-26页 |
一、成长缺失小说概念界定 | 第10-18页 |
1、成长小说概念梳理 | 第10-12页 |
2、国内成长小说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3、成长缺失小说的提出与界定 | 第15-18页 |
二、九十年代成长缺失小说的创作 | 第18-20页 |
三、拉康主体理论的概述 | 第20-26页 |
第一章 家庭结构缺失下的自我认同困境 | 第26-41页 |
一、母亲的镜像缺失 | 第27-34页 |
1、母亲的镜像意义 | 第28-29页 |
2、母爱的缺失—母亲镜像的破碎 | 第29-34页 |
二、父亲象征的缺席 | 第34-41页 |
1、生理父亲不在场下的失父状态 | 第35-36页 |
2、心理缺父感的认同困境 | 第36-37页 |
3、父亲形象失范下的成长之艰 | 第37-41页 |
第二章 成长引路人缺位下的精神向度缺失 | 第41-47页 |
一、引路人的镜像意义 | 第41-43页 |
二、引路人缺失的理想自我构建困境 | 第43-47页 |
第三章 成长之性的困惑与情感缺失困境 | 第47-57页 |
一、自我探寻下的欲望表征 | 第48-52页 |
1、性意识萌发的战栗与困惑 | 第49-51页 |
2、自我爱抚中的性缺失 | 第51-52页 |
二、缺失的情感—不可能的爱 | 第52-57页 |
第四章 象征秩序下的社会认同困境 | 第57-64页 |
一、命名缺失下的个体边缘化 | 第57-59页 |
二、身份认同缺失下的自我分裂 | 第59-62页 |
三、身份错落下的社会认同缺失 | 第62-64页 |
结语 | 第64-66页 |
注释 | 第66-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