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陕西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研究--以韩城党家村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10-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1.2.1 目的 | 第11页 |
1.2.2 意义 | 第11-13页 |
1.3 研究对象及内容 | 第13-17页 |
1.3.1 研究对象 | 第13页 |
1.3.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6页 |
1.3.3 传统村落的遴选 | 第16-17页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7-21页 |
1.4.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1.4.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20-21页 |
1.5 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21-24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22-24页 |
2 城镇化进程中陕西传统村落的现状 | 第24-48页 |
2.1 传统村落概况 | 第24-27页 |
2.1.1 我国传统村落概况 | 第24-26页 |
2.1.2 陕西传统村落概况 | 第26-27页 |
2.2 陕西传统村落的分布 | 第27-43页 |
2.2.1 陕北地区的传统村落 | 第27-33页 |
2.2.2 关中地区的传统村落 | 第33-40页 |
2.2.3 陕南地区的传统村落 | 第40-43页 |
2.3 陕西传统村落的现状 | 第43-48页 |
2.3.1 物质空间现状 | 第44-46页 |
2.3.2 文化遗产现状 | 第46页 |
2.3.3 经济产业现状 | 第46-48页 |
3 城镇化进程中陕西传统村落的问题与思考 | 第48-58页 |
3.1 传统村落面临的问题 | 第48-53页 |
3.1.1 空间视域 | 第48-49页 |
3.1.2 文脉传承 | 第49-51页 |
3.1.3 经济方面 | 第51-52页 |
3.1.4 政府引导及民间认知 | 第52-53页 |
3.2 对传统村落的思考——机遇和挑战 | 第53-55页 |
3.2.1 机遇 | 第53-54页 |
3.2.2 挑战 | 第54-55页 |
3.3 传统村落的路径选择——保护与发展 | 第55-58页 |
4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 第58-68页 |
4.1 传统村落的构成要素分析 | 第58-62页 |
4.1.1 物质构成 | 第58-60页 |
4.1.2 精神构成 | 第60-62页 |
4.2 传统村落的价值分析 | 第62-63页 |
4.2.1 宝贵的遗产 | 第62页 |
4.2.2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关键 | 第62-63页 |
4.2.3 潜在的旅游资源 | 第63页 |
4.2.4 广大农民社会资本的载体 | 第63页 |
4.2.5 华夏文化之根 | 第63页 |
4.3 传统村落的特征分析 | 第63-68页 |
4.3.1 遵循自然的哲学思想 | 第63-64页 |
4.3.2 空间逻辑中的伦理观念 | 第64-65页 |
4.3.3 社会生活中的家园情节 | 第65-66页 |
4.3.4 建筑材料中的生命意识 | 第66-68页 |
5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内容与原则 | 第68-74页 |
5.1 传统村落保护的内容 | 第68-70页 |
5.1.1 村落选址与自然景观环境的保护 | 第68页 |
5.1.2 村落传统格局与整体风貌的保护 | 第68-69页 |
5.1.3 传统建筑的保护 | 第69页 |
5.1.4 历史环境要素的保护 | 第69页 |
5.1.5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 第69-70页 |
5.1.6 有关文献资料的保护 | 第70页 |
5.1.7 村域自然与历史人文资源的保护 | 第70页 |
5.2 传统村落保护的原则 | 第70-71页 |
5.2.1 整体性原则 | 第70页 |
5.2.2 真实性原则 | 第70页 |
5.2.3 识别性原则 | 第70-71页 |
5.2.4 永续性原则 | 第71页 |
5.2.5 以村民为主体原则 | 第71页 |
5.2.6 实事求是原则 | 第71页 |
5.3 传统村落发展的内容 | 第71-72页 |
5.4 传统村落发展的原则 | 第72-74页 |
6 实例分析——党家村保护与发展规划 | 第74-100页 |
6.1 党家村概况与沿革 | 第74-76页 |
6.1.1 自然环境 | 第74-75页 |
6.1.2 社会发展 | 第75页 |
6.1.3 历史沿革 | 第75-76页 |
6.2 现状与分析 | 第76-86页 |
6.2.1 村域环境分析 | 第76-77页 |
6.2.2 传统村落选址与格局分析 | 第77-79页 |
6.2.3 传统建筑分析 | 第79-83页 |
6.2.4 历史环境要素分析 | 第83-85页 |
6.2.5 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 | 第85-86页 |
6.3 保存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86-88页 |
6.4 价值评估 | 第88页 |
6.4.1 历史价值 | 第88页 |
6.4.2 文物价值 | 第88页 |
6.4.3 学术研究价值 | 第88页 |
6.4.4 传统民居价值 | 第88页 |
6.5 党家村保护与发展规划 | 第88-100页 |
6.5.1 保护与发展原则 | 第88-89页 |
6.5.2 保护规划 | 第89-93页 |
6.5.3 发展规划 | 第93-100页 |
结论 | 第100-102页 |
致谢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