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t干式扫路车整车设计及吸嘴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课题来源及背景 | 第11-12页 |
1.2 干式扫路车综述 | 第12-14页 |
1.2.1 扫路车的分类 | 第12-13页 |
1.2.2 干式扫路车的分类 | 第13-14页 |
1.3 扫路车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展望 | 第14-17页 |
1.3.1 国内扫路车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1.3.2 国外扫路车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1.3.3 扫路车未来发展的展望 | 第16-17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干式扫路车整车设计 | 第19-47页 |
2.1 干式扫路车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9-23页 |
2.1.1 底盘系统 | 第19-20页 |
2.1.2 副发系统 | 第20页 |
2.1.3 副车架 | 第20页 |
2.1.4 车箱 | 第20-21页 |
2.1.5 液压系统 | 第21-22页 |
2.1.6 气力输送系统 | 第22页 |
2.1.7 清扫作业装置 | 第22-23页 |
2.2 干式扫路车主参数确定 | 第23-26页 |
2.2.1 主要性能参数确定 | 第24-25页 |
2.2.2 主要尺寸参数确定 | 第25-26页 |
2.2.3 质量参数确定 | 第26页 |
2.3 干式扫路车各系统设计计算 | 第26-46页 |
2.3.1 底盘牵引性能计算 | 第26-28页 |
2.3.2 副发动机动力匹配计算 | 第28-31页 |
2.3.3 扫路车风机设计计算 | 第31-41页 |
2.3.4 清扫作业装置的设计计算 | 第41-43页 |
2.3.5 轴荷分配、质心位置计算 | 第43-44页 |
2.3.6 稳定性计算 | 第44-45页 |
2.3.7 通过半径计算 | 第45-4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3章 气力输送系统工作介质研究 | 第47-59页 |
3.1 空气的物理性质和流动规律 | 第47-51页 |
3.1.1 空气的物理性质 | 第47-49页 |
3.1.2 空气的流动规律 | 第49-51页 |
3.2 尘粒的物理性质及其起动机理 | 第51-57页 |
3.2.1 尘粒的物理性质 | 第51-53页 |
3.2.2 尘粒的起动机理 | 第53-5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4章 气力输送系统设计 | 第59-67页 |
4.1 吸嘴的相关理论和结构形式 | 第59-63页 |
4.1.1 吸嘴的设计指标 | 第59-60页 |
4.1.2 吸嘴的设计参数 | 第60-61页 |
4.1.3 吸嘴的结构形式 | 第61-63页 |
4.2 离心除尘器工作原理和影响因素 | 第63-64页 |
4.2.1 离心除尘器工作原理 | 第63页 |
4.2.2 影响离心除尘器性能的因素 | 第63-64页 |
4.3 脉冲除尘器工作原理 | 第64-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5章 吸嘴流场分析 | 第67-81页 |
5.1 V形反吹流式场吸分嘴析流三场维分析 | 第67-73页 |
5.1.1 流场分析三维模式 | 第67-68页 |
5.1.2 流场分析网格模型及边界条件 | 第68-69页 |
5.1.3 速度场仿真结果分析 | 第69-71页 |
5.1.4 吸嘴对离地间隙的适应能力分析 | 第71-73页 |
5.2 传统反吹式吸嘴流场分析 | 第73-79页 |
5.2.1 直吹式反吹吸嘴流场分析 | 第73-75页 |
5.2.2 左侧反吹式吸嘴流场分析 | 第75-77页 |
5.2.3 后侧反吹式吸嘴流场分析 | 第77-79页 |
5.3 结论 | 第7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81-82页 |
6.2 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7-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