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语言中“风”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4页 |
1.1 研究概况综述 | 第9-11页 |
1.1.1 认知语言学理论的研究 | 第9页 |
1.1.2 隐喻的研究 | 第9-11页 |
1.1.3 关于“风”的研究 | 第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2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二章 “风”和“wind”的词源和本义考察 | 第14-22页 |
2.1 “风”的词源和本义 | 第14-15页 |
2.1.1 “风”的词源 | 第14-15页 |
2.1.2 “风”的本义 | 第15页 |
2.2 “wind”的词源和本义 | 第15-16页 |
2.2.1 “wind”的词源 | 第15-16页 |
2.2.2 “wind”的本义 | 第16页 |
2.3 汉语和英语词典中的“风”的义项 | 第16-20页 |
2.3.1 “风”的义项 | 第16-18页 |
2.3.2 “wind”的义项 | 第18-20页 |
2.4 隐喻和转喻 | 第20-22页 |
2.4.1 隐喻和转喻的联系 | 第20-21页 |
2.4.2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 | 第21-22页 |
第三章 “风”在中英语言中共同的概念隐喻 | 第22-45页 |
3.1 共同的隐喻 | 第22-35页 |
3.1.1 方向域 | 第22-25页 |
3.1.2 能量域 | 第25-29页 |
3.1.3 动态域 | 第29-32页 |
3.1.4 形态域 | 第32-35页 |
3.2 这些概念隐喻产生的原因 | 第35-45页 |
3.2.1 认知原因 | 第35-40页 |
3.2.2 心理原因 | 第40-43页 |
3.2.3 地理原因 | 第43页 |
3.2.4 语言原因 | 第43-45页 |
第四章 “风”在中英语言中概念隐喻的差异 | 第45-51页 |
4.1 汉语里特有的“风”的概念隐喻 | 第45-48页 |
4.1.1 与医学有关的隐喻 | 第45-46页 |
4.1.2 与景象有关的隐喻 | 第46-48页 |
4.2 英语里特有的“风”的概念隐喻 | 第48-51页 |
4.2.1 与人有关 | 第48-49页 |
4.2.2 虚无空洞是wind | 第49页 |
4.2.3 旋转是wind | 第49-51页 |
第五章 “风”的概念隐喻对汉语和英语的影响 | 第51-62页 |
5.1 语义方面 | 第51-54页 |
5.1.1 隐喻成为“死喻” | 第51-52页 |
5.1.2 语义场结构的丰富 | 第52-54页 |
5.2 语法方面 | 第54-57页 |
5.2.1 “风”的语法化 | 第55页 |
5.2.2 “风”的语法形式的变化 | 第55-57页 |
5.3 语用方面 | 第57-62页 |
5.3.1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 | 第57-59页 |
5.3.2 中英诗歌里“风”的隐喻 | 第59-62页 |
结语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