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 第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 本文研究的基本框架 | 第13-15页 |
第2章 设备管理理论概述 | 第15-24页 |
2.1 现代设备管理的内涵与特点 | 第15-16页 |
2.2 设备管理的发展历程 | 第16-19页 |
2.3 国内现行设备管理制度 | 第19-20页 |
2.4 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 | 第20-21页 |
2.5 设备管理的主要考核指标 | 第21-22页 |
2.6 现代设备管理发展趋势 | 第22-24页 |
2.6.1 设备管理信息化趋势 | 第22页 |
2.6.2 设备维修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趋势 | 第22-23页 |
2.6.3 设备管理中可靠性工程的应用趋势 | 第23页 |
2.6.4 设备管理中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趋势 | 第23页 |
2.6.5 设备维修中从定期向预知转变的趋势 | 第23-24页 |
第3章 济三电力有限公司设备管理现状分析 | 第24-34页 |
3.1 企业概况 | 第24-25页 |
3.2 企业文化 | 第25页 |
3.3 济三电力有限公司的设备管理现状 | 第25-31页 |
3.3.1 济三电力有限公司的设备管理工作职责分工 | 第26页 |
3.3.2 济三电力有限公司的设备管辖权界划分 | 第26-30页 |
3.3.3 济三电力有限公司设备管理相关制度和文件 | 第30页 |
3.3.4 济三电力有限公司设备维修管理的工作流程 | 第30-31页 |
3.4 济三电力有限公司设备管理所所存在问题 | 第31-34页 |
第4章 济三电力有限公司设备管理优化改进 | 第34-61页 |
4.1 建立基于TNPM的设备管理模式 | 第34-38页 |
4.1.1 TnPM五个六架构 | 第35页 |
4.1.2 SOON体系 | 第35-36页 |
4.1.3 FROG体系 | 第36-37页 |
4.1.4 五阶六维评价体系 | 第37-38页 |
4.2 设备重要度的管理细化 | 第38-44页 |
4.2.1 管理职能分工 | 第42-43页 |
4.2.2 责任与权限 | 第43页 |
4.2.3 管理内容与要求 | 第43-44页 |
4.3 完善设备管理的考核指标与评价体系 | 第44-55页 |
4.3.1 设备管理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4-47页 |
4.3.2 考核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 第47-50页 |
4.3.3 三级指标权重确定及相应说明 | 第50-55页 |
4.4 推行基于6S的设备现场管理 | 第55-58页 |
4.4.1 6S起点——整理 | 第55页 |
4.4.2 6S基本点——整顿 | 第55页 |
4.4.3 6S立足点——清扫 | 第55-56页 |
4.4.4 6S落脚点——清洁 | 第56页 |
4.4.5 6S核心——素养 | 第56页 |
4.4.6 6S保障点——安全 | 第56页 |
4.4.7 6S管理实施阶段步骤 | 第56-58页 |
4.5 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 第58-61页 |
4.5.1 加强基础管理,重视制度建设和执行力度 | 第59页 |
4.5.2 积极开展特种设备润滑管理和机电定置管理活动 | 第59页 |
4.5.3 积极实施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 | 第59页 |
4.5.4 完善特种设备监控管理手段 | 第59页 |
4.5.5 做好定期特检工作 | 第59-60页 |
4.5.6 重视特种设备管理、运行及检修人员培训管理工作 | 第60-61页 |
第5章 设备管理改进方案专项改进案例实施 | 第61-69页 |
5.1 基于TNPM平台改进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目标 | 第61-62页 |
5.2 改进方案内容 | 第62-65页 |
5.2.1 健全机电管理体系 | 第62页 |
5.2.2 完善机电管理制度修编工作 | 第62-63页 |
5.2.3 完善机电管理技术档案,做好机电定期工作 | 第63-64页 |
5.2.4 强化机电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及考评 | 第64-65页 |
5.3 重点开展好五项机电设备治理 | 第65-66页 |
5.3.1 全面实施机电设备清洁清扫 | 第65页 |
5.3.2 开展专项机电隐患排查和治理 | 第65页 |
5.3.3 继续推进机电定置管理活动 | 第65-66页 |
5.3.4 继续加强设备润滑管理 | 第66页 |
5.3.5 加强技术监督管理工作 | 第66页 |
5.4 强化机电设备现场管理 | 第66-68页 |
5.4.1 维检修作业安全管理 | 第66-67页 |
5.4.2 设备设施、阀门标识管理 | 第67页 |
5.4.3 加强两票管理,停送电管理 | 第67页 |
5.4.4 加强春防性电气试验和定值管理 | 第67页 |
5.4.5 加强作业场所管理 | 第67-68页 |
5.5 改进成果总结 | 第68-69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附录1 | 第75-77页 |
附录2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