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11-15页 |
一、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 欧盟与美国未成年人被遗忘权的立法与借鉴 | 第15-19页 |
1.1 欧盟未成年人被遗忘权的确立——GDPR出台 | 第15-16页 |
1.2 美国未成年人被遗忘权的确立——橡皮擦法案 | 第16-17页 |
1.3 欧盟与美国立法比较与借鉴 | 第17-19页 |
1.3.1 立法比较 | 第17-18页 |
1.3.2 立法借鉴 | 第18-19页 |
2 未成年人被遗忘权理论分析 | 第19-25页 |
2.1 未成年人被遗忘权的概念 | 第19-22页 |
2.2 未成年人被遗忘权的性质 | 第22-25页 |
2.2.1 删除权 | 第22页 |
2.2.2 名誉权 | 第22-23页 |
2.2.3 隐私权 | 第23-24页 |
2.2.4 个人信息权 | 第24-25页 |
3 我国未成年人被遗忘权的现状 | 第25-32页 |
3.1 立法现状 | 第25-30页 |
3.1.1 未成年人被遗忘权的法律依据 | 第25-28页 |
3.1.1.1 未成年人被遗忘权的国际法依据 | 第25-26页 |
3.1.1.2 未成年人被遗忘权的国内法依据 | 第26-28页 |
3.1.2 现行立法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30页 |
3.1.2.1 信息保护体系不完善 | 第28-29页 |
3.1.2.2 监护人同意机制缺失 | 第29-30页 |
3.1.2.3 缺乏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规制 | 第30页 |
3.2 实践现状 | 第30-32页 |
4 我国未成年人被遗忘权保护的正当性 | 第32-39页 |
4.1 合法性 | 第32-34页 |
4.2 合理性 | 第34-39页 |
4.2.1 未成年人被遗忘权保护的现实必要性 | 第34-36页 |
4.2.1.1 社会因素 | 第34-35页 |
4.2.1.2 家庭因素 | 第35-36页 |
4.2.1.3 自身因素 | 第36页 |
4.2.2 引入未成年人被遗忘权的可行性分析 | 第36-39页 |
4.2.2.1 与公民知情权的冲突 | 第36-37页 |
4.2.2.2 与公民言论自由的冲突 | 第37页 |
4.2.2.3 与公共利益的冲突 | 第37-38页 |
4.2.2.4 适用比例解决利益冲突问题 | 第38-39页 |
5 未成年人被遗忘权在我国的构建 | 第39-48页 |
5.1 明确未成年人被遗忘权的原则 | 第39-40页 |
5.2 确立未成年人被遗忘权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 第40-42页 |
5.2.1 权利范围 | 第40-42页 |
5.2.1.1 主体范围 | 第40页 |
5.2.1.2 客体范围 | 第40-42页 |
5.2.2 行使条件 | 第42页 |
5.3 规范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 | 第42-45页 |
5.4 规制未成年人被遗忘权的具体程序 | 第45-46页 |
5.5 明确未成年人被遗忘权的主管部门及其职权 | 第46-47页 |
5.6 确立未成年人被遗忘权的法律救济措施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