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 信息技术时代下微课的产生 | 第9页 |
1.1.2 微课应用在高中语法教学中可行性和必要性 | 第9-10页 |
1.2 研究问题和方法 | 第10-11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1-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2.1 关于微课概念和设计的理论研究 | 第13-16页 |
2.2 微课与英语语法教学的关联研究 | 第16-19页 |
3 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3.1 微课概论 | 第19-21页 |
3.1.1 微课的定义与特征 | 第19页 |
3.1.2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 第19-21页 |
3.2 认知负荷理论 | 第21-22页 |
3.3 掌握学习理论 | 第22页 |
3.4 建构主义理论 | 第22-24页 |
4 教学实验设计与实施过程 | 第24-37页 |
4.1 教学实验设计 | 第24-25页 |
4.1.1 教学对象 | 第24页 |
4.1.2 教学目的 | 第24页 |
4.1.3 教学内容 | 第24-25页 |
4.1.4 教学时间安排 | 第25页 |
4.1.5 教学基本步骤 | 第25页 |
4.2 教学实施过程 | 第25-37页 |
4.2.1 教学案例1:微课用于课前预习—《If条件句中的虚拟语气》微视 | 第25-32页 |
4.2.2 教学案例2:微课用于课中理解领会知识 —《构词法之派生法》微视频 | 第32-37页 |
5 实施效果调查 | 第37-44页 |
5.1 问卷设计 | 第37页 |
5.2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7-43页 |
5.3 调查结论 | 第43-44页 |
6 结果与讨论 | 第44-4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4-45页 |
6.2 不足之处 | 第45页 |
6.3 建议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附录A | 第48-50页 |
附录B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