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20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0-11页 |
(一) 小学英语需要公开课 | 第10页 |
(二) 公开课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 第10-11页 |
(三) 公开课的现状呼吁对公开课进行深入研究 | 第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2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二) 对已有研究的思考及本研究的定位 | 第17-18页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20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第一章 小学英语公开课阐述 | 第20-26页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0-23页 |
(一) 公开课概念及分类 | 第20-22页 |
(二) 公开课效应的内涵 | 第22-23页 |
(三) 小学英语公开课效应的内涵 | 第23页 |
二、对小学英语公开课的认识 | 第23-26页 |
(一) 小学英语的教学目标 | 第23-24页 |
(二) 小学英语公开课的定位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小学英语公开课的应然效应 | 第26-34页 |
一、组织管理制度方面 | 第26-28页 |
(一) 有利于强化对小学英语教学思想的管理 | 第26-27页 |
(二) 有利于小学英语教师的日常课堂管理 | 第27-28页 |
(三) 有利于小学英语教学的常规管理 | 第28页 |
二、教师教学工作制度方面 | 第28-31页 |
(一) 为小学英语教师日常教学提供借鉴 | 第28-29页 |
(二) 有利于深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 | 第29-30页 |
(三) 为执教教师的自我反思提供借鉴和契机 | 第30-31页 |
三、评课制度方面 | 第31-34页 |
(一) 公开课评价具有导向性 | 第31-32页 |
(二) 公开课评价能够促使教师激励奋进 | 第32页 |
(三) 公开课评价具有教学诊断功能 | 第32-33页 |
(四) 公开课评价具有反馈功能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小学英语公开课的实然效应 | 第34-52页 |
一、小学英语公开课实然效应的调查及分析 | 第34-43页 |
(一)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34-35页 |
(二) 访谈提纲的设计 | 第35页 |
(三) 调查及访谈结果 | 第35-43页 |
二、小学英语公开课实然效应体现 | 第43-52页 |
(一) 小学英语公开课的积极效应 | 第43-45页 |
(二) 小学英语公开课的消极效应 | 第45-52页 |
第四章 小学英语公开课消极效应出现的原因 | 第52-58页 |
一、公开课组织管理制度方面 | 第52-53页 |
(一) 缺乏正确的管理思想 | 第52页 |
(二) 公开课组织缺乏制度化的管理 | 第52-53页 |
二、教师教学工作制度方面 | 第53-55页 |
(一) 教师没有真正把握公开课的本质 | 第53页 |
(二) 教师缺乏先进的教育思想 | 第53-54页 |
(三) 教师专业素质比较低 | 第54-55页 |
三、评价制度方面 | 第55-58页 |
(一) 评价导向功利化 | 第55页 |
(二) 评价主体单一 | 第55-56页 |
(三) 评价标准过于模式化 | 第56-57页 |
(四) 评价水平不够 | 第57-58页 |
第五章 小学英语公开课效应提升的策略 | 第58-76页 |
一、公开课组织管理制度方面 | 第58-62页 |
(一) 学校管理者对小学英语公开课应持有正确的态度 | 第58页 |
(二) 使小学英语公开课的组织管理制度化 | 第58-62页 |
二、教师教学工作制度方面 | 第62-69页 |
(一) 转变小学英语教师的教育观念 | 第62-64页 |
(二) 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 | 第64-65页 |
(三) 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 第65-67页 |
(四) 加强执教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 第67-69页 |
三、评价制度方面 | 第69-76页 |
(一) 评价主体多元化 | 第69-70页 |
(二) 评价方法科学化 | 第70-71页 |
(三) 评价标准合理化 | 第71-73页 |
(四) 建立有效的评价信息反馈机制 | 第73-76页 |
结语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附录 | 第82-86页 |
附录 A:小学英语公开课效应调查问卷 | 第82-84页 |
附录 B:小学英语公开课效应访谈提纲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士论文目录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