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粉煤灰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2 填料型沥青胶浆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3 填料型沥青胶浆的改性方法 | 第13-14页 |
1.2.4 沥青胶浆的研究手段及评价指标 | 第14页 |
1.2.5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4-15页 |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2章 填料及沥青基本性能试验 | 第17-32页 |
2.1 粉煤灰特性分析 | 第17-27页 |
2.1.1 粉煤灰及矿粉密度 | 第18页 |
2.1.2 粉煤灰及矿粉粒度测试 | 第18-20页 |
2.1.3 比表面积及孔隙结构测试 | 第20-24页 |
2.1.4 物相及化学组成测定 | 第24-26页 |
2.1.5 亲水系数测试 | 第26页 |
2.1.6 填料基本性能测试汇总 | 第26-27页 |
2.2 沥青基本性能测试 | 第27-30页 |
2.2.1 沥青三大指标测试 | 第27-28页 |
2.2.2 沥青流变特性 | 第28-29页 |
2.2.3 沥青回复能力 | 第29-3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粉煤灰改性沥青胶浆的研究 | 第32-58页 |
3.1 沥青胶浆的制备及评价指标 | 第32-34页 |
3.1.1 沥青胶浆的制备 | 第32-33页 |
3.1.2 沥青胶浆的高温评价指标及方法 | 第33页 |
3.1.3 沥青胶浆的低温评价指标及方法 | 第33-34页 |
3.2 普通沥青胶浆粉胶比的研究 | 第34-39页 |
3.2.1 粉胶比对普通沥青胶浆高温性能及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 第34-38页 |
3.2.2 粉胶比对普通沥青胶浆低温性能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 SBS改性沥青胶浆粉胶比的研究 | 第39-45页 |
3.3.1 粉胶比对SBS改性沥青胶浆高温性能及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 第40-44页 |
3.3.2 粉胶比对SBS改性沥青低温性能的影响 | 第44-45页 |
3.4 粉煤灰沥青胶浆路用性能对比 | 第45-51页 |
3.4.1 粉煤灰沥青胶浆的温度扫描 | 第45-46页 |
3.4.2 粉煤灰胶浆温度敏感性分析 | 第46-47页 |
3.4.3 粉煤灰沥青胶浆多应力蠕变回复试验 | 第47-49页 |
3.4.4 粉煤灰沥青胶浆低温蠕变试验 | 第49-51页 |
3.5 填料指标与胶浆性能的相关性分析 | 第51-57页 |
3.5.1 填料粒度与比表面积相关性分析 | 第52-54页 |
3.5.2 比表面积、孔容积、亲水系数对路用性能影响的多元回归分析 | 第54-5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4章 粉煤灰复合改性沥青胶浆的研究 | 第58-74页 |
4.1 基于化学键理论的表面修饰 | 第58-61页 |
4.1.1 粉煤灰-沥青吸附机理 | 第58-59页 |
4.1.2 NaOH水溶液对粉煤灰改性机理 | 第59-60页 |
4.1.3 硅烷偶联剂对粉煤灰改性机理 | 第60页 |
4.1.4 沥青胶浆中偶联剂的使用原则及水解环境 | 第60-61页 |
4.2 粉煤灰复合改性胶浆可行性研究 | 第61-65页 |
4.2.1 粉煤灰复合改性胶浆高温稳定性研究 | 第61-63页 |
4.2.2 粉煤灰复合改性胶浆的温度敏感性 | 第63-64页 |
4.2.3 粉煤灰复合改性胶浆的低温抗裂性 | 第64-65页 |
4.3 复合改性胶浆与矿粉胶浆路用性能的对比 | 第65-69页 |
4.3.1 NaOH水溶液复合胶浆与矿粉胶浆路用性能对比 | 第66-67页 |
4.3.2 KH550 偶联剂复合胶浆与矿粉胶浆路用性能对比 | 第67-69页 |
4.4 粉煤灰复合改性机理探究 | 第69-72页 |
4.4.1 硅烷偶联剂复合改性粉煤灰沥青胶浆机理 | 第69-71页 |
4.4.2 NaOH水溶液与粉煤灰复合改性机理 | 第71-7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