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表达与公共空间:个人微信公众号传播研究--以公众号“咪蒙”为例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9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7页 |
四、研究框架 | 第17-19页 |
第一章 自媒体时代的微信公众号:个体与公众 | 第19-25页 |
一、自媒体时代 | 第19页 |
二、微信公众号:自媒体的中坚 | 第19-20页 |
三、个人微信公众号与个人表达 | 第20-22页 |
四、互联网公共话语空间及其特性 | 第22-25页 |
第二章 典型案例:“咪蒙”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 | 第25-58页 |
一、“咪蒙”的典型性 | 第25-28页 |
二、个人表达:个性与特色 | 第28-42页 |
(一) 文本分类及特征 | 第28-32页 |
(二) 话语表达特性 | 第32-40页 |
(三) 营销方式特点 | 第40-42页 |
三、公共空间:争论与冲突 | 第42-56页 |
(一) 公共讨论:激烈且多元化 | 第42-51页 |
(二) 粉丝现状:年轻易情绪化 | 第51-56页 |
四、表达冲突:失守的公私边界 | 第56-58页 |
(一) 传播责任缺乏 | 第56页 |
(二) 隐私意识淡薄 | 第56-57页 |
(三) 煽动受众情绪 | 第57-58页 |
第三章 个人表达与公共空间:认同与冲突 | 第58-62页 |
一、认同:新媒介·新属性 | 第58-59页 |
(一) 打破媒介壁垒,人人皆可发声 | 第58-59页 |
(二) 缩短空间距离,传播迅速高效 | 第59页 |
二、冲突:重流量·轻责任 | 第59-62页 |
(一) 寻求消费红利,有悖传播伦理 | 第60页 |
(二) 观点多元碰撞,文化矛盾突出 | 第60-61页 |
(三) 后真相时代,情绪传播盛行 | 第61-62页 |
第四章 反思与启示 | 第62-68页 |
一、反思:失常的传播伦理 | 第62-64页 |
(一) 传播权力界限不清 | 第62-63页 |
(二) 传播责任错位失范 | 第63-64页 |
二、启示:坚守消失的界限 | 第64-68页 |
(一) 健全法律监管制度 | 第64-65页 |
(二) 建构社会监督机制 | 第65-66页 |
(三) 强化传播互动机制 | 第66-68页 |
结语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