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导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1 国外精益生产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精益生产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2 生产物流管理基本理论 | 第15-25页 |
2.1 生产物流概述 | 第15-17页 |
2.1.1 生产物流的概念 | 第15-16页 |
2.1.2 生产物流的特征 | 第16-17页 |
2.2 生产物流系统设计 | 第17-21页 |
2.2.1 生产物流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17-18页 |
2.2.2 生产物流系统设计 | 第18-19页 |
2.2.3 生产物流装备系统 | 第19-20页 |
2.2.4 生产物流信息系统 | 第20-21页 |
2.3 精益生产物流 | 第21-25页 |
2.3.1 精益生产物流的内涵 | 第21页 |
2.3.2 精益生产的七大浪费 | 第21页 |
2.3.3 拉动生产与推动生产的区别 | 第21-23页 |
2.3.4 JIT 和看板管理 | 第23-25页 |
3 A 公司的现行生产物流系统 | 第25-30页 |
3.1 A 公司的产品及生产流程的特点 | 第25页 |
3.2 A 公司的生产流程分析 | 第25-30页 |
3.2.1 A 公司的生产流程 | 第25-26页 |
3.2.2 生产线布局和物料流动路线 | 第26页 |
3.2.3 生产周期分析 | 第26-28页 |
3.2.4 厂内物料供应流程分析 | 第28-30页 |
4 生产模式的转换---拉动生产体系的构建 | 第30-37页 |
4.1 生产拉动系统 | 第30-32页 |
4.1.1 概述 | 第30页 |
4.1.2 JIT(准时生产制)的应用---厂内物料供应 | 第30-32页 |
4.2 物料拉动系统 | 第32-37页 |
4.2.1 物料拉动系统简介 | 第32-34页 |
4.2.2 物料拉动看板运行流程 | 第34-35页 |
4.2.3 拉动看板在多品种小批量企业中的应用 | 第35-37页 |
5 生产物流平衡 | 第37-57页 |
5.1 生产线布局合理化 | 第37-45页 |
5.1.1 精益布局概述 | 第37页 |
5.1.2 生产线布局优化模型--- 设备布置(选址)的数学模型 | 第37-39页 |
5.1.3 生产线布局优化模型---产品线重新布局数学模型 | 第39-40页 |
5.1.4 生产线布局优化模型的应用案例演算 | 第40-45页 |
5.2 生产节拍管理 | 第45-48页 |
5.2.1 木桶原理 | 第46页 |
5.2.2 生产节拍的的概念 | 第46-47页 |
5.2.3 A 公司H 产品的节拍时间测定 | 第47-48页 |
5.3 生产线平衡 | 第48-53页 |
5.3.1 生产线平衡数学模型 | 第48-49页 |
5.3.2 改善瓶颈工位节拍时间的常用方法 | 第49页 |
5.3.3 A 公司H 产品的生产线平衡实例 | 第49-53页 |
5.4 单件流生产方式 | 第53-57页 |
5.4.1 单件流生产方式概述 | 第53-54页 |
5.4.2 标准WIP(在制品) | 第54-55页 |
5.4.3 多能工培训 | 第55-57页 |
6 生产物流改善效果评估 | 第57-63页 |
6.1 产品生产周期改善 | 第57-61页 |
6.1.1 产品生产周期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 | 第57-60页 |
6.1.2 产品生产周期的预测值与改善后实际值比较 | 第60-61页 |
6.2 在制品库存量改善 | 第61-62页 |
6.2.1 部件中间库存 | 第61页 |
6.2.2 成品生产线的在制品库存 | 第61-62页 |
6.3 生产效率改善 | 第62-63页 |
7 结束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