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4-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缩略语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6页 |
1 红曲菌 | 第13-16页 |
1.1 红曲菌概况 | 第13页 |
1.2 红曲菌的主要代谢产物 | 第13-16页 |
1.2.1 红曲色素 | 第13-15页 |
1.2.2 桔霉素 | 第15-16页 |
1.2.3 Monaclin K及其它代谢产物 | 第16页 |
2 聚酮合酶 | 第16-21页 |
2.1 聚酮化合物 | 第16-17页 |
2.2 聚酮合酶 | 第17-19页 |
2.2.1 聚酮合酶的分类 | 第17-18页 |
2.2.2 真菌聚酮合酶 | 第18-19页 |
2.3 红曲菌pks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3 基因沉默 | 第21-25页 |
3.1 基因沉默简介 | 第21-23页 |
3.1.2 转录水平基因沉默 | 第21-22页 |
3.1.2 转录后水平基因沉默 | 第22页 |
3.1.3 染色质水平上的基因沉默 | 第22-23页 |
3.2 沉默基因的激活 | 第23页 |
3.3 PKS的基因沉默及其激活 | 第23-24页 |
3.4 基因沉默的应用前景 | 第24-25页 |
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5-26页 |
第二章 红色红曲菌M-7Mrpks10基因的克隆及其分析 | 第26-42页 |
1 材料 | 第26-27页 |
1.1 菌株 | 第26-27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27页 |
1.3 培养基 | 第27页 |
1.4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7页 |
2 方法 | 第27-33页 |
2.1 红色红曲菌M-7聚酮合酶基因(Mrpks10)片段的克隆 | 第27-30页 |
2.1.1 简并引物的设计 | 第27-28页 |
2.1.2 红曲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8-29页 |
2.1.3 Mrpks10基因片段的扩增 | 第29页 |
2.1.4 PCR产物的回收、连接、转化和测序 | 第29-30页 |
2.2 Mrpks10侧翼序列的延伸 | 第30-33页 |
2.2.1 常规PCR扩增Mrpks10基因片段的侧翼序列 | 第30-31页 |
2.2.2 SON-PCR继续延伸Mrpks10基因片段的侧翼序列 | 第31-32页 |
2.2.3 序列的拼接及其分析 | 第32页 |
2.2.4 Mrpks10的系统进化树分析 | 第32-3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3-40页 |
3.1 Mrpks10基因片段的克隆 | 第33页 |
3.2 测序及其分析 | 第33-34页 |
3.3 Mrpks10侧翼序列的延伸 | 第34-35页 |
3.3.1 常规PCR扩增Mrpks10侧翼序列 | 第34页 |
3.3.2 SON-PCR继续扩增Mrpks10侧翼序列 | 第34-35页 |
3.4 序列拼接及分析 | 第35-38页 |
3.5 Mrpks10的系统进化树分析 | 第38-40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40-42页 |
4.1 小结 | 第40页 |
4.2 讨论 | 第40-42页 |
第三章 红色红曲菌Mrpks10基因的敲除 | 第42-54页 |
1 材料 | 第42-43页 |
1.1 菌株与质粒 | 第42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42-43页 |
1.3 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所需试剂和培养基 | 第43页 |
1.4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43页 |
2 方法 | 第43-49页 |
2.1 构建重组敲除载体 | 第43-46页 |
2.1.1 构建敲除盒 | 第44-45页 |
2.1.2 构建敲除载体 | 第45-46页 |
2.2 敲除载体转化农杆菌 | 第46-47页 |
2.2.1 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 第46页 |
2.2.2 农杆菌的转化 | 第46-47页 |
2.3 农杆菌介导的红曲菌转化 | 第47页 |
2.3.1 红曲菌孢子的收集 | 第47页 |
2.3.2 农杆菌的诱导 | 第47页 |
2.3.3 红曲菌孢子与农杆菌共培养 | 第47页 |
2.3.4 转化子的筛选 | 第47页 |
2.4 ΔMrpks10的筛选及其验证 | 第47-49页 |
2.4.1 PCR筛选红曲菌ΔMrpks10 | 第48-49页 |
2.4.2 Southern杂交验证ΔMrpks10 | 第4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9-52页 |
3.1 构建敲除盒 | 第49-50页 |
3.2 Mrpks10敲除载体的构建及验证 | 第50页 |
3.3 敲除载体转化农杆菌 | 第50-51页 |
3.4 ΔMrpks10的PCR筛选与验证 | 第51页 |
3.5 ΔMrpks10的Southern杂交验证 | 第51-52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52-54页 |
4.1 小结 | 第52-53页 |
4.2 讨论 | 第53-54页 |
第四章 红色红曲菌M-7Mrpks10功能的初步研究 | 第54-64页 |
1 材料 | 第54-55页 |
1.1 菌株 | 第54页 |
1.2 主要仪器 | 第54-55页 |
1.3 主要试剂 | 第55页 |
1.4 培养基 | 第55页 |
2 方法 | 第55-57页 |
2.1 转化子的形态观察 | 第55-56页 |
2.1.1 ΔMrpks10的菌落形态观察 | 第55-56页 |
2.1.2 ΔMrpks10的显微特征观察 | 第56页 |
2.2 ΔMrpks10的主要代谢产物的分析测定 | 第56-57页 |
2.2.1 制备孢子悬液 | 第56页 |
2.2.2 液态发酵培养 | 第56页 |
2.2.3 桔霉素检测 | 第56-57页 |
2.2.4 红曲色素的检测 | 第5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7-62页 |
3.1 ΔMrpks10与M-7菌落形态比较 | 第57-58页 |
3.2 ΔMrpks10与M-7显微形态比较 | 第58-59页 |
3.3 ΔMrpks10与M-7的桔霉素分析 | 第59-60页 |
3.4 ΔMrpks10与M-7的色素分析 | 第60-62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62-64页 |
4.1 小结 | 第62页 |
4.2 讨论 | 第62-6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5.1 结论 | 第64-65页 |
5.2 展望 | 第65页 |
5.3 创新点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附录1 Mrpks10的DNA序列 | 第72-75页 |
附录2 Mrpks10编码的氨基酸序列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