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论文--病原细菌论文--需氧芽胞杆菌属论文

炭疽杆菌S-层基因sap和eag的功能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缩略语表第10-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0页
    1 炭疽杆菌的简介第11-16页
        1.1 炭疽杆菌的致病因素与致病机理第11-13页
        1.2 炭疽杆菌的S-层蛋白第13-16页
    2 炭疽芽孢杆菌疫苗的研究现状第16-17页
    3 炭疽杆菌的动物实验模型第17-18页
    4 炭疽杆菌蛋白质组学研究第18页
    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8-20页
第二章 炭疽杆菌A16R/Δsap及A16RΔsapΔeag的构建第20-42页
    1 材料和方法第20-31页
        1.1 材料第20-21页
        1.2 方法第21-3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1-40页
        2.1 重组质粒的构建第31-35页
        2.2 重组质粒转炭疽杆菌A16R的验证第35-36页
        2.3 A16RΔsap::spc突变株的验证第36页
        2.4 A16RΔsap::spc去抗性验证第36-37页
        2.5 重组质粒pKeag2转入A16RΔsap的验证第37-38页
        2.6 A16RΔsapΔeag::spc验证第38-39页
        2.7 质粒pCrePA去除A16RΔsapΔeag::spc的抗性第39页
        2.8 western blot验证第39-40页
    3 小结与讨论第40-42页
        3.1 小结第40页
        3.2 讨论第40-42页
第三章 A16R及其突变株的生理生化及表型比较第42-49页
    1 材料和方法第42-43页
        1.1 材料第42页
        1.2 方法第42-4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3-48页
        2.1 生长曲线第43-44页
        2.2 A16R及其突变株糖代谢实验第44-45页
        2.3 S-层结构的比较第45-48页
    3 小结与讨论第48-49页
        3.1 小结第48页
        3.2 讨论第48-49页
第四章 A16R及其突变株的毒力评价第49-60页
    1 材料和方法第49-51页
        1.1 材料第49页
        1.2 方法第49-5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1-58页
        2.1 芽孢和繁殖体计数及染色结果第51-53页
        2.2 动物攻毒实验第53-58页
    3 小结与讨论第58-60页
        3.1 小结第58页
        3.2 讨论第58-60页
第五章 A16R及其突变株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第60-76页
    1 材料和方法第60-64页
        1.1 材料第60页
        1.2 方法第60-6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4-72页
        2.1 不同时相各菌株菌体蛋白样品的双向电泳图谱第64-65页
        2.2 差异蛋白质鉴定第65-67页
        2.3 鉴定的差异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定位情况第67页
        2.4 鉴定的蛋白质功能分类分析第67-68页
        2.5 各时相不同菌株差异点的表达情况分析第68-72页
    3 小结与讨论第72-76页
        3.1 小结第72-73页
        3.2 讨论第73-76页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第76-77页
    1 总结第76页
    2 展望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0页
致谢第80-81页
附录1 各种试剂盒使用步骤第81-84页
附录2 实验中所用仪器设备第84-85页
附录3 实验中所用试剂第85-86页
附录4 培养基及溶液的配制第86-88页
附录5 重组载体pKsap的构建流程第88-89页
附录6 双向电泳图谱第89-97页
附录7 炭疽杆菌双向电泳图谱中所鉴定蛋白质点的相关信息第97-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红色红曲菌聚酮合酶基因Mrpks10克隆与功能初步研究
下一篇:抗生素HYGROCINS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