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异及其效应研究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5-6页
目录第6-10页
表目录第10-11页
中文摘要第11-14页
ABSTRACT第14-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35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8-20页
        (一) 研究背景第18-19页
        (二) 研究意义第19-20页
    二、文献综述第20-31页
        (一) 国外文献第20-24页
        (二) 国内文献第24-30页
        (三) 关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简要评述第30-31页
    三、研究目标、思路及方法第31-33页
        (一) 研究目标及思路第31-32页
        (二) 研究方法第32-33页
    四、研究难点及力求突破之处第33-35页
        (一) 难点所在第33-34页
        (二) 力求突破之处第34-35页
第二章 基本公共服务及其相关理论解释第35-56页
    一、多种理论视角下的公共服务第35-40页
        (一) 公共产品视角下的公共服务第35-36页
        (二) 公共财政视角下的公共服务第36-38页
        (三) 公平正义视角下的公共服务第38-40页
    二、基本公共服务的内涵及范围第40-48页
        (一) 对公共服务的理解第40-44页
        (二) 对基本公共服务的理解第44-48页
    三、基本公共服务差异、影响因素及评价标准第48-56页
        (一) 基本公共服务差异及其分类第48-52页
        (二) 基本公共服务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第52-54页
        (三) 基本公共服务差异的评价标准第54-56页
第三章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历史演变及其差异第56-79页
    一、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历史演变第56-65页
        (一) 制度外供给为主阶段(1949-2000)第56-63页
        (二) 制度内供给为主阶段(2000至今)第63-65页
    二、我国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历史演变第65-70页
        (一) 制度内包揽阶段(1949-1978)第65-67页
        (二) 制度内供给为主阶段(1978至今)第67-70页
    三、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变迁中的差异第70-78页
        (一) 制度及其变迁的宏观差异第70-74页
        (二) 制度安排的微观差异第74-78页
    四、小结第78-79页
第四章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异的测度第79-107页
    一、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异测度的指标设计及方法引入第79-86页
        (一) 指标设计原则第79-80页
        (二) 指标体系及指标解释第80-83页
        (三) 测度方法第83-86页
    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异的分项目测度第86-103页
        (一) 城乡义务教育差异测度第86-92页
        (二) 城乡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差异测度第92-97页
        (三) 城乡基本社会保障差异测度第97-103页
    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总体差异测度第103-107页
        (一) 测度结果第103-105页
        (二) 对结果的评价第105-107页
第五章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异的效应分析第107-125页
    一、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异的经济效应第107-119页
        (一) 收入效应——城乡收入逆向调节第107-113页
        (二) 消费效应——抑制农民消费需求第113-116页
        (三) 劳动力配置效应——阻碍农民工的自由流动及社会融入第116-119页
    二、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异的社会效应第119-123页
        (一) 不利于农村“反贫”第119-121页
        (二) 加剧城乡对立,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第121-122页
        (三) 有损社会公平正义第122-123页
    三、小结第123-125页
第六章 对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异的反思第125-142页
    一、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异的实质第125-128页
        (一) 城乡国民财富的分配失衡第125-126页
        (二) 城乡居民社会权利的不平等第126-128页
    二、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异折射下的几种关系第128-133页
        (一) 城乡关系第128-130页
        (二) 市民与农民关系第130-131页
        (三) 政府间的关系第131-133页
    三、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异形成的原因第133-139页
        (一) 历史根源第133-135页
        (二) 财政体制问题第135-137页
        (三) 基层政府动力不足第137-138页
        (四)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客观困难第138-139页
    四、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走向第139-142页
        (一) 我国城乡关系从分离到统筹第139-140页
        (二)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重要趋势第140-142页
第七章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国内外借鉴第142-160页
    一、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国际经验第142-153页
        (一) 模式及政策实践总结第142-147页
        (二) 国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第147-151页
        (三) 国外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取向第151-152页
        (四) 启示第152-153页
    二、我国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实践—以成都市为例第153-160页
        (一) 成都经验第153-157页
        (二) 启示第157-160页
第八章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思考及宏观思路第160-177页
    一、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解第160-163页
        (一) “均等化”在于保证社会底线公平第160-161页
        (二) 起点公平:确保城乡居民的机会均等第161页
        (三) 过程公平:制定合理的均等化标准并确保供方的供给能力第161-162页
        (四) 结果公平:城乡居民公共消费结果大致均等第162-163页
    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的难点问题第163-173页
        (一) 基层政府的动力及能力问题第163-166页
        (二) 其他供给主体的参与问题第166-168页
        (三) 农民的权利意识及利益表达问题第168-170页
        (四)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各制度的衔接问题第170-171页
        (五) 均等化过程中的标准选择及指标设置问题第171-173页
    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宏观思路第173-177页
        (一) 补缺第173-174页
        (二) 补短第174-176页
        (三) 衔接及均等第176-177页
结论及余论第177-181页
    一、几个重要结论第177-178页
    二、本研究实现的突破第178-179页
    三、本研究的不足之处第179页
    四、研究展望第179-181页
参考文献第181-189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第189-190页
致谢第190-191页

论文共1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市场转型期的行业分割与收入不平等
下一篇:北美明清传奇研究的文化细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