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部门经济论文--种植业论文--粮食作物论文

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研究

博士生自认为的论文创新点第5-6页
中文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3页
绪论第19-32页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9-21页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21-27页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27-30页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第30-32页
第一章 粮食与经济社会发展第32-38页
    第一节 粮食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基础第32-34页
        一、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第32页
        二、粮食在农业中处于首要地位第32-33页
        三、粮食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基础地位第33-34页
        四、粮食是抵御自然灾害的重要物资第34页
    第二节 现阶段中国粮食问题的重要性第34-38页
        一、粮食是实现经济平稳发展的基础第34-35页
        二、粮食是关系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第35-36页
        三、粮食是稳定物价水平、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基础第36-37页
        四、粮食是应对危机的有力保障第37-38页
第二章 全球及我国粮食生产现状第38-47页
    第一节 全球粮食生产现状第38-42页
        一、全球小麦生产现状第38-39页
        二、全球稻谷生产现状第39-40页
        三、全球粗粮生产现状第40-42页
    第二节 我国粮食生产现状第42-47页
        一、我国小麦生产现状第42-43页
        二、我国稻谷生产现状第43-44页
        三、我国玉米生产现状第44-45页
        四、我国大豆生产现状第45-47页
第三章 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地位及评价第47-69页
    第一节 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现状第47-55页
        一、中部地区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第47-53页
        二、中部地区主要粮食品种第53-55页
    第二节 我国四大区域粮食生产比较第55-63页
        一、东部地区粮食生产第55-56页
        二、西部地区粮食生产第56-58页
        三、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第58-60页
        四、中部地区与三大地区粮食生产比较第60-63页
    第三节 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优势第63-66页
        一、地理气候条件好第63页
        二、自然资源丰富第63页
        三、水利优势第63-64页
        四、交通优势第64-65页
        五、科技优势第65页
        六、粮食品种优势第65-66页
    第四节 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劣势第66-69页
        一、耕地面积少且质量差第66页
        二、水资源短缺严重第66-67页
        三、自然灾害频发第67页
        四、农村劳动力逐渐减少第67-68页
        五、农技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第68-69页
第四章 粮食加工业与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第69-85页
    第一节 粮食加工对粮食生产的作用第69-71页
        一、粮食加工与粮食加工业第69-70页
        二、粮食加工对粮食生产的作用第70-71页
    第二节 中部地区粮食加工业的现状第71-76页
        一、中部地区粮食加工业生产能力状况第71-72页
        二、中部地区粮食加工产品产量状况第72-73页
        三、中部地区粮食加工业主要经济指标状况第73-75页
        四、中部六省粮食加工业现状评述第75-76页
    第三节 中部地区粮食加工业存在的问题第76-79页
        一、发展方式仍然粗放第76-77页
        二、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第77页
        三、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第77-78页
        四、加工调控机制不完善第78页
        五、加工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第78-79页
        六、加工产业链条较短第79页
    第四节 促进中部地区粮食加工业发展的对策第79-85页
        一、加大各项优惠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第79-80页
        二、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第80-81页
        三、强化粮食科技支撑力度,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第81-82页
        四、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作用第82页
        五、发展壮大骨干龙头企业,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第82-84页
        六、加强粮食名牌工程建设,实施“走出去”战略第84-85页
第五章 农业科技创新与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第85-100页
    第一节 农业科技创新对粮食生产的作用第85-87页
        一、农业科技创新与粮食科技创新第85页
        二、农业科技创新对粮食生产的作用第85-87页
    第二节 中部地区粮食科技创新的现状第87-92页
        一、粮食科技创新促进粮食增产第87-89页
        二、粮食科技创新增强抗灾能力第89-90页
        三、粮食科技创新提高科研水平第90-92页
    第三节 中部地区粮食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第92-95页
        一、粮食科技创新人才缺乏第92-94页
        二、粮食科技投入不足第94-95页
        三、粮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第95页
    第四节 促进中部地区粮食科技创新发展的对策第95-100页
        一、提高粮食抗灾能力,实现粮食增产目标第95-96页
        二、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第96页
        三、加大财政保障机制,建立粮食科技投入机制第96-97页
        四、加强政产学研用结合,促进粮食科技创新发展第97页
        五、鼓励粮食行业对外交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经验第97-98页
        六、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粮食科技创新团队第98-100页
第六章 基础设施与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第100-117页
    第一节 基础设施对粮食生产的作用第100-102页
        一、基础设施与粮食生产基础设施第100-101页
        二、基础设施对粮食生产的作用第101-102页
    第二节 中部地区粮食生产基础设施的现状第102-108页
        一、农村交通现状第102-104页
        二、农村水利现状第104-105页
        三、农村教育现状第105-107页
        四、农村能源现状第107-108页
    第三节 中部地区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第108-113页
        一、农村交通整体发展不足第108-110页
        二、农村水利基础仍然薄弱第110-111页
        三、农村教育发展严重落后第111-112页
        四、农村能源发展水平落后第112-113页
    第四节 促进中部地区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发展的对策第113-117页
        一、支持农村交通建设第113-114页
        二、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第114页
        三、加强农民教育培训第114-115页
        四、加快农村能源建设第115-117页
第七章 粮食市场体系与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第117-130页
    第一节 粮食市场体系对粮食生产的作用第117-120页
        一、市场体系与粮食市场体系第117-119页
        二、粮食市场体系对粮食生产的作用第119-120页
    第二节 中部地区粮食市场体系的现状第120-124页
        一、粮食市场体系初步形成第120-121页
        二、粮食市场管理得到加强第121-122页
        三、粮食市场功能充分发挥第122页
        四、多元化市场主体形成第122-123页
        五、市场类型多样化第123-124页
    第三节 中部地区粮食市场体系存在的问题第124-126页
        一、粮食市场主体发育不够充分第124-125页
        二、粮食市场发展不够完善第125页
        三、相关政策措施和市场发展环境不够理想第125-126页
    第四节 促进中部地区粮食市场体系发展的对策第126-130页
        一、加强粮食收购市场建设,完善粮食收购网络第126-127页
        二、加强粮食零售市场建设,健全粮食零售市场网络第127-128页
        三、加强粮食批发市场建设,完善粮食批发市场体系第128-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37页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第137-138页
后记第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研究
下一篇:文化视阈下的大学和谐校园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