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创新点 | 第4-7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高度自治权的基础理论 | 第11-43页 |
1.1 自治权的一般原理 | 第11-27页 |
1.1.1 自治权的涵义 | 第11-16页 |
1.1.2 自治权的要素 | 第16-20页 |
1.1.3 自治权的形态 | 第20-27页 |
1.2 高度自治权的性质 | 第27-43页 |
1.2.1 地方自治的理论学说及评析 | 第28-30页 |
1.2.2 授权性是我国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的本质属性 | 第30-39页 |
1.2.3 与高度自治权有关的概念辨析 | 第39-43页 |
2 高度自治权的授权理论 | 第43-80页 |
2.1 高度自治权与国家结构形式 | 第43-51页 |
2.1.1 国家结构形式的一般原理 | 第43页 |
2.1.2 典型国家结构形式比较 | 第43-46页 |
2.1.3 国家结构形式划分标准 | 第46-51页 |
2.2 高度自治权与剩余权力 | 第51-60页 |
2.2.1 剩余权力的专属性 | 第51-53页 |
2.2.2 高度自治权是中国特色的地方自治权 | 第53-60页 |
2.3 高度自治权的内容 | 第60-80页 |
2.3.1 高度自治权授权的依据 | 第60-68页 |
2.3.2 高度自治权授权的基本原则 | 第68-72页 |
2.3.3 高度自治权授权的主要内容 | 第72-80页 |
3 高度自治权运行的冲突分析 | 第80-93页 |
3.1 高度自治权运行的影响因素 | 第80-83页 |
3.1.1 政治因素 | 第80-81页 |
3.1.2 经济因素 | 第81-82页 |
3.1.3 法治因素 | 第82页 |
3.1.4 国际因素 | 第82-83页 |
3.2 高度自治权运行中冲突的基本类型 | 第83-86页 |
3.2.1 高度自治权运行之行政权要素冲突 | 第83-84页 |
3.2.2 高度自治权运行之立法权要素冲突 | 第84-86页 |
3.2.3 高度自治权运行之司法权要素冲突 | 第86页 |
3.3 港澳高度自治权运行的比较 | 第86-93页 |
3.3.1 港澳特区高度自治的相同点 | 第87-88页 |
3.3.2 港澳特区高度自治的差异性 | 第88-93页 |
4 高度自治权运行的协调机制 | 第93-112页 |
4.1 协调机制的主要内容 | 第93-95页 |
4.1.1 协调机制的概述 | 第93页 |
4.1.2 协调机制的主要特点 | 第93-95页 |
4.2 特区高度自治权的内部协调 | 第95-99页 |
4.2.1 对内协调的主要内容 | 第95-97页 |
4.2.2 行政会的性质和功能 | 第97-99页 |
4.3 特区高度自治权的外部协调 | 第99-102页 |
4.3.1 基本法委员会的性质和特点 | 第99-100页 |
4.3.2 基本法委员会的功能 | 第100-102页 |
4.4 特区高度自治权运行协调机制的完善 | 第102-112页 |
4.4.1 协调制度的不足和问题 | 第102-106页 |
4.4.2 协调机制的完善 | 第106-112页 |
5 高度自治权运行的冲突解决机制 | 第112-129页 |
5.1 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解释权配置 | 第112-117页 |
5.1.1 基本法解释权的授权性 | 第112-114页 |
5.1.2 特区法院享有的基本法解释权 | 第114-115页 |
5.1.3 全国人大常委会享有的基本法解释权 | 第115-117页 |
5.2 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解释的冲突 | 第117-124页 |
5.2.1 解释理论和制度的差异 | 第117-121页 |
5.2.2 基本法第 158 条的制度缺陷 | 第121-124页 |
5.3 特区基本法解释制度的完善 | 第124-129页 |
5.3.1 明确特区基本法解释权的授权属性 | 第124-126页 |
5.3.2 完善基本法的解释制度 | 第126-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40页 |
后记 | 第140-141页 |
附件 | 第141-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