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斜拉桥发展历史概述 | 第9-10页 |
1.2 斜拉桥活载内力计算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大跨径斜拉桥力学特点 | 第10页 |
1.2.2 拉索垂度效应 | 第10-11页 |
1.2.3 梁‐柱效应 | 第11-12页 |
1.2.4 大位移效应 | 第12-14页 |
1.3 内力影响面的计算 | 第14-15页 |
1.4 影响面加载 | 第15-16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影响面活载效应分析 | 第17-38页 |
2.1 概述 | 第17-18页 |
2.2 横向分布系数及影响线 | 第18-19页 |
2.3 机动法建立内力影响面 | 第19-24页 |
2.3.1 功的互等定理 | 第19-20页 |
2.3.2 连续体平均应力影响函数定理 | 第20-22页 |
2.3.3 有限元应力影响函数定理 | 第22-24页 |
2.4 算法描述 | 第24-28页 |
2.5 常用有限单元基准节点位移模式 | 第28-30页 |
2.6 我国规范中关于汽车活载的规定 | 第30-32页 |
2.7 影响面加载基本原理 | 第32-37页 |
2.7.1 影响线加载的动态规划法 | 第33-34页 |
2.7.2 影响面加载的动态规划法 | 第34-35页 |
2.7.3 影响面加密 | 第35-37页 |
2.8 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大跨径斜拉桥几何非线性理论分析 | 第38-65页 |
3.1 概述 | 第38-39页 |
3.2 几何非线性理论 | 第39-52页 |
3.2.0 物体运动构形模拟 | 第39页 |
3.2.1 Lagrange 描述和 Euler 描述 | 第39-40页 |
3.2.2 非线性有限元素法 | 第40-42页 |
3.2.3 拉格朗日增量理论 | 第42-48页 |
3.2.4 几何非线性数值分析方法 | 第48-50页 |
3.2.5 非线性分析中的关键问题 | 第50-52页 |
3.3 大跨度斜拉桥几何非线性分析 | 第52-60页 |
3.3.1 斜拉索垂度效应 | 第52-55页 |
3.3.2 弯距‐轴力耦合的梁‐柱效应 | 第55-59页 |
3.3.3 结构大位移效应 | 第59-60页 |
3.4 基于 ANSYS 程序的桥梁活载几何非线性效应分析 | 第60-64页 |
3.4.1 不考虑非线性的活载效应分析 | 第61页 |
3.4.2 活载非线性分析在 ANSYS 中的实现 | 第61-64页 |
3.5 小结 | 第64-65页 |
第四章 大跨径斜拉桥活载影响线与影响面分析 | 第65-91页 |
4.1 概述 | 第65页 |
4.2 数值模拟 | 第65-74页 |
4.2.1 工程概况 | 第65-66页 |
4.2.2 有限元模型 | 第66-70页 |
4.2.3 刚度模拟 | 第70-72页 |
4.2.4 等效弹模 | 第72-73页 |
4.2.5 影响面(影响线)图形的计算与绘制 | 第73-74页 |
4.3 非线性影响线计算结果 | 第74-79页 |
4.4 线性影响面计算结果 | 第79-84页 |
4.5 非线性影响面计算结果 | 第84-86页 |
4.6 影响面与影响线比较分析 | 第86-89页 |
4.7 小结 | 第89-91页 |
第五章 大跨径斜拉桥活载效应分析 | 第91-102页 |
5.1 概述 | 第91页 |
5.2 非线性活载效应分析 | 第91-100页 |
5.2.1 非线性活载分析条件 | 第91-93页 |
5.2.2 影响面活载效应分析与对比 | 第93-97页 |
5.2.3 非线性影响线与影响面活载效应比较 | 第97-100页 |
5.3 小结 | 第100-10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8页 |
致谢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