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经营决策论文

制度距离对证券企业国内跨地区经营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

目录第4-9页
图目录第9-10页
表目录第10-13页
摘要第13-15页
Abstract第15-18页
1 导论第19-33页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9-25页
        1.1.1 选题背景第19-23页
        1.1.2 研究意义第23-25页
    1.2 基本概念界定第25-26页
        1.2.1 制度距离第25-26页
        1.2.2 跨地区经营第26页
    1.3 研究目标和方法第26-29页
        1.3.1 研究目标第27页
        1.3.2 研究方法第27-29页
    1.4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第29-32页
        1.4.1 研究思路第29-30页
        1.4.2 技术路线第30-31页
        1.4.3 研究内容第31-32页
    1.5 小结第32-33页
2 文献综述和评述第33-56页
    2.1 制度理论简述第33-42页
        2.1.1 制度理论的起源和发展第33-36页
        2.1.2 战略管理中的制度基础观第36-41页
        2.1.3 制度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第41-42页
    2.2 制度距离研究综述第42-50页
        2.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42-48页
        2.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48-49页
        2.2.3 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评述第49-50页
    2.3 企业国内跨地区经营研究综述第50-55页
        2.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50-52页
        2.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52-54页
        2.3.3 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评述第54-55页
    2.4 小结第55-56页
3 中国地区间制度距离的成因和影响第56-70页
    3.1 地区间制度距离的现状第56-64页
        3.1.1 基于市场化指数描述地区间制度距离第56-59页
        3.1.2 基于世界银行数据描述地区间制度距离第59-61页
        3.1.3 基于本研究数据描述地区间制度距离第61-63页
        3.1.4 地区间制度距离的综合分析第63-64页
    3.2 地区间制度距离的成因第64-68页
        3.2.1 地区性正式制度差异第65-66页
        3.2.2 非正式制度差异第66-67页
        3.2.3 制度实施特征差异第67-68页
    3.3 地区间制度距离对企业经营的影响第68-69页
        3.3.1 制度距离提高了企业经营环境复杂性第68-69页
        3.3.2 制度距离阻碍了企业国内跨地区经营第69页
    3.4 小结第69-70页
4 制度距离对证券企业国内跨地区经营绩效的影响机理第70-86页
    4.1 中国证券业发展概况第70-78页
        4.1.1 证券业的内涵和特点第70-71页
        4.1.2 中国证券业发展历程第71-74页
        4.1.3 证券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第74-78页
        4.1.4 证券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第78页
    4.2 制度距离对证券企业分支机构合法性的影响第78-81页
        4.2.1 制度距离对外部合法性的影响第80-81页
        4.2.2 制度距离对内部合法性的影响第81页
    4.3 制度距离对证券企业跨地区经营成本的影响第81-84页
        4.3.1 制度距离对外部交易成本的影响第82-83页
        4.3.2 制度距离对内部经营管理成本的影响第83-84页
    4.4 制度距离对证券企业制度套利的影响第84-85页
        4.4.1 制度套利的内涵和运作机理第84页
        4.4.2 制度距离对证券企业制度套利的影响第84-85页
    4.5 小结第85-86页
5 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第86-106页
    5.1 制度距离与证券企业跨地区经营绩效的概念模型第86-91页
    5.2 制度距离对证券企业跨地区经营绩效的直接作用第91-94页
    5.3 制度距离对证券企业跨地区经营战略的直接作用第94-96页
    5.4 跨地区经营战略对证券企业跨地区经营绩效的直接作用第96-97页
    5.5 跨地区经营战略在制度距离对跨地区经营绩效影响中的中介作用第97-98页
    5.6 制度相对发展水平在制度距离对跨地区经营战略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第98-101页
    5.7 制度相对发展水平在制度距离对跨地区经营绩效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第101-102页
    5.8 跨地区经营经验在制度距离对跨地区经营战略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第102-103页
    5.9 跨地区经营经验在制度距离对跨地区经营绩效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第103-105页
    5.10 制度距离与证券企业跨地区经营绩效的实证模型第105页
    5.11 小结第105-106页
6 研究方法第106-141页
    6.1 实证研究设计第106-109页
        6.1.1 行业选取第106-107页
        6.1.2 数据来源第107-108页
        6.1.3 数据收集和整理第108-109页
        6.1.4 数据分析方法第109页
    6.2 变量度量第109-132页
        6.2.1 因变量第109-110页
        6.2.2 自变量第110-126页
        6.2.3 中介变量第126-127页
        6.2.4 调节变量第127页
        6.2.5 控制变量第127-132页
    6.3 测量的信度和效度第132-140页
        6.3.1 信度分析第132-133页
        6.3.2 效度分析第133-140页
    6.4 小结第140-141页
7 描述性统计分析第141-157页
    7.1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第141-143页
        7.1.1 文化环境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第141-143页
        7.1.2 证券企业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第143页
    7.2 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第143-155页
        7.2.1 因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第144-145页
        7.2.2 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第145-153页
        7.2.3 中介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第153页
        7.2.4 调节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第153-154页
        7.2.5 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第154-155页
    7.3 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重共线性检验第155-156页
        7.3.1 Pearson相关分析第155-156页
        7.3.2 多重共线性检验第156页
    7.4 小结第156-157页
8 假设检验第157-189页
    8.1 制度距离对跨地区经营绩效的直接作用检验第157-161页
    8.2 制度距离对跨地区经营战略的直接作用检验第161-163页
    8.3 跨地区经营战略对跨地区经营绩效的直接作用检验第163-165页
    8.4 跨地区经营战略在制度距离对跨地区经营绩效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检验第165-170页
    8.5 制度相对发展水平在制度距离对跨地区经营战略影响中的调节作用检验第170-174页
    8.6 制度相对发展水平在制度距离对跨地区经营绩效影响中的调节作用检验第174-178页
    8.7 跨地区经营经验在制度距离对跨地区经营战略影响中的调节作用检验第178-180页
    8.8 跨地区经营经验在制度距离对跨地区经营绩效影响中的调节作用检验第180-185页
    8.9 实证研究结果汇总第185-188页
    8.10 小结第188-189页
9 结论和启示第189-210页
    9.1 研究结论和讨论第189-199页
        9.1.1 制度距离对跨地区经营绩效的直接作用第189-190页
        9.1.2 制度距离对跨地区经营战略的直接作用第190-191页
        9.1.3 跨地区经营战略对跨地区经营绩效的直接作用第191-192页
        9.1.4 跨地区经营战略在制度距离对跨地区经营绩效影响中的中介作用第192-194页
        9.1.5 制度相对发展水平在制度距离对跨地区经营战略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第194-195页
        9.1.6 制度相对发展水平在制度距离对跨地区经营绩效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第195-197页
        9.1.7 跨地区经营经验在制度距离对跨地区经营战略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第197-198页
        9.1.8 跨地区经营经验在制度距离对跨地区经营绩效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第198-199页
    9.2 研究启示第199-203页
        9.2.1 对企业国内跨地区经营的启示第200-201页
        9.2.2 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的启示第201-203页
    9.3 研究创新和理论贡献第203-207页
    9.4 研究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第207-210页
        9.4.1 研究局限第207页
        9.4.2 未来研究方向第207-210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210-226页
附录1: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期刊论文第226-227页
附录2:研究生期间发表的会议论文第227-228页
附录3:研究生期间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第228-229页
附录4:获奖情况第229-230页
致谢第230-232页

论文共2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工程项目腐败致因模型与廉洁管理体系的开发应用
下一篇:侵权法公平分担损失规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