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2-14页 |
ABSTRACT | 第14-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7-22页 |
1.1.1 域间路由系统生存性问题 | 第17-19页 |
1.1.2 域间路由系统生存性问题根源 | 第19-21页 |
1.1.3 研究域间路由系统生存性的技术挑战 | 第21-22页 |
1.2 本文工作 | 第22-26页 |
1.3 论文结构 | 第26-29页 |
第二章 相关研究工作 | 第29-45页 |
2.1 域间路由变化特性刻画方法 | 第29-34页 |
2.1.1 BGP路由动态性分析的研究依据 | 第29-31页 |
2.1.2 BGP路由动态性分析的数据来源 | 第31-32页 |
2.1.3 BGP路由动态性分析的研究实例 | 第32-33页 |
2.1.4 现有方法的不足之处 | 第33-34页 |
2.2 域间路由系统在前缀劫持攻击下的生存性研究 | 第34-41页 |
2.2.1 前缀劫持简介 | 第34-37页 |
2.2.2 前缀劫持影响力差异归因 | 第37-38页 |
2.2.3 前缀劫持防御方法 | 第38-40页 |
2.2.4 现有方法的不足之处 | 第40-41页 |
2.3 域间路由系统在关联故障下的生存性研究 | 第41-44页 |
2.3.1 级联故障对域间路由系统的影响 | 第41-42页 |
2.3.2 区域故障对域间路由系统的影响 | 第42-43页 |
2.3.3 现有方法的不足之处 | 第43-4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三章 互联网重大事件的域间路由变化特性分析 | 第45-69页 |
3.1 基于AS介数的域间路由变化特性刻画方法 | 第45-51页 |
3.1.1 AS介数变化 | 第45-46页 |
3.1.2 刻画目的毗邻的路由变化特征 | 第46-50页 |
3.1.3 刻画全网范围的路由变化特征 | 第50-51页 |
3.2 YouTube被劫持事件的域间路由变化特性 | 第51-55页 |
3.2.1 路由变化特征 | 第52-54页 |
3.2.2 前缀劫持的防御措施 | 第54-55页 |
3.3 AS4761 劫持事件的域间路由变化特性 | 第55-57页 |
3.3.1 路由变化特征 | 第55-56页 |
3.3.2 前缀劫持的防御措施 | 第56-57页 |
3.4 日本“311”大地震的域间路由变化特性 | 第57-62页 |
3.4.1 关于HARNET的路由变化特征 | 第58-61页 |
3.4.2 全网范围的路由变化特征 | 第61-62页 |
3.4.3 可行的响应措施 | 第62页 |
3.5 SEA-ME-WE 4 电缆故障的域间路由变化特性 | 第62-66页 |
3.5.1 AS级路由变化特征 | 第63-64页 |
3.5.2 IP级路由变化特征 | 第64-65页 |
3.5.3 地理位置级路由变化特征 | 第65-6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6-69页 |
第四章 经典互联网下前缀劫持对路由系统的影响及检测方法 | 第69-85页 |
4.1 前缀劫持对域间路由系统的影响 | 第69-73页 |
4.1.1 域间路由系统数据流量分布特征 | 第69-72页 |
4.1.2 前缀劫持导致流量分布异常变化 | 第72-73页 |
4.2 前缀劫持检测系统LDC的设计 | 第73-76页 |
4.2.1 系统体系结构 | 第73-75页 |
4.2.2 独立模式 | 第75页 |
4.2.3 协作模式 | 第75-76页 |
4.2.4 相关讨论 | 第76页 |
4.3 模拟实验的检测效果 | 第76-79页 |
4.3.1 模拟方案 | 第76-77页 |
4.3.2 结果分析 | 第77-79页 |
4.4 真实前缀劫持事件的检测效果 | 第79-82页 |
4.4.1 检测方案 | 第79-80页 |
4.4.2 检测结果 | 第80-8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2-85页 |
第五章 云计算环境下前缀劫持对路由系统的影响研究 | 第85-97页 |
5.1 前缀劫持目标规划模型 | 第85-88页 |
5.1.1 云计算网络中的前缀劫持 | 第85-87页 |
5.1.2 目标规划 | 第87-88页 |
5.2 遗传算法求解目标规划问题 | 第88-90页 |
5.2.1 编码机制 | 第88-89页 |
5.2.2 适应度函数 | 第89页 |
5.2.3 遗传算子 | 第89-90页 |
5.2.4 算法描述 | 第90页 |
5.3 模拟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90-96页 |
5.3.1 模拟过程 | 第90-92页 |
5.3.2 单域云服务的模拟结果 | 第92-94页 |
5.3.3 多域云服务的模拟结果 | 第94-96页 |
5.4 相关讨论 | 第9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第六章 级联故障对域间路由系统生存性的影响研究 | 第97-113页 |
6.1 域间路由系统的级联故障模型 | 第97-102页 |
6.1.1 背景介绍 | 第97-100页 |
6.1.2 模型描述 | 第100-102页 |
6.2 基于级联故障模型的生存性评估 | 第102-105页 |
6.2.1 生存性测量指标 | 第102-103页 |
6.2.2 生存性评估方法 | 第103-105页 |
6.3 模拟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105-112页 |
6.3.1 实验设置 | 第105-106页 |
6.3.2 生存性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 | 第106-109页 |
6.3.3 级联故障影响范围的分析结果 | 第109-110页 |
6.3.4 级联故障传播过程的分析结果 | 第110-11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第七章 区域故障对域间路由系统生存性的影响研究 | 第113-125页 |
7.1 域间路由系统的区域故障模型 | 第113-117页 |
7.1.1 模型描述 | 第113-116页 |
7.1.2 示例分析 | 第116-117页 |
7.2 基于区域故障模型的生存性评估 | 第117-118页 |
7.3 模拟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118-123页 |
7.3.1 实验设置 | 第118-120页 |
7.3.2 拓扑构建的分析结果 | 第120-121页 |
7.3.3 域内路由的分析结果 | 第121-122页 |
7.3.4 域间路由的分析结果 | 第122-123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23-125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5-129页 |
8.1 工作总结 | 第125-126页 |
8.2 工作展望 | 第126-129页 |
致谢 | 第129-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39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39-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