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基材料注浆加固边坡的室内试验及应用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2 注浆技术 | 第11-13页 |
1.2.1 注浆技术的发展历史 | 第11页 |
1.2.2 注浆技术的分类 | 第11-12页 |
1.2.3 注浆技术的应用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3.1 注浆理论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2 注浆材料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3.3 注浆设计现状 | 第15-16页 |
1.3.4 注浆施工工艺现状 | 第16页 |
1.3.5 注浆检测方法与质量评价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本文研究思路、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注浆材料试验 | 第19-28页 |
2.1 概述 | 第19-21页 |
2.1.1 注浆材料分类 | 第19-20页 |
2.1.2 注浆材料的要求 | 第20-21页 |
2.2 浆液的工程性质 | 第21页 |
2.2.1 注浆液的粘度 | 第21页 |
2.2.2 凝胶时间和凝结时间 | 第21页 |
2.3 注浆材料试验研究 | 第21-27页 |
2.3.1 试验方案 | 第22页 |
2.3.2 纯水泥浆 | 第22页 |
2.3.3 水玻璃浆液 | 第22-24页 |
2.3.4 水泥黄砂浆液 | 第24页 |
2.3.5 水泥粉煤灰浆液 | 第24-25页 |
2.3.6 水泥黄砂粉煤灰浆液 | 第25-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注浆加固边坡机理分析 | 第28-34页 |
3.1 岩土改性作用 | 第28页 |
3.2 岩土固结作用 | 第28页 |
3.3 抗剪强度的提高 | 第28-29页 |
3.4 改变岩土体力学性质 | 第29-33页 |
3.4.1 改变岩土体的变形性质 | 第29页 |
3.4.2 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强度 | 第29-30页 |
3.4.3 改变岩土体的损伤性质 | 第30页 |
3.4.4 改变岩土体的渗透性 | 第30-3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注浆设计理论研究 | 第34-46页 |
4.1 破碎边坡裂隙中浆液的流动规律 | 第34-42页 |
4.1.1 牛顿流体的公式表达 | 第34-40页 |
4.1.2 宾汉姆流体的公式表达 | 第40-42页 |
4.1.3 宾汉姆流体与牛顿流体的区别 | 第42页 |
4.2 边坡注浆压力与扩散半径的理论推导 | 第42-45页 |
4.2.1 注浆压力推导 | 第42-44页 |
4.2.2 扩散半径推导 | 第44-4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工程应用 | 第46-55页 |
5.1 工程概况 | 第46-47页 |
5.1.1 地形地貌 | 第46页 |
5.1.2 地层岩性 | 第46-47页 |
5.1.3 边坡物理力学参数 | 第47页 |
5.2 施工组织方案 | 第47-49页 |
5.2.1 参数计算 | 第47页 |
5.2.2 注浆加固施工 | 第47-49页 |
5.3 注浆效果的数值模拟 | 第49-54页 |
5.3.1 PLAXIS有限元软件简介 | 第49页 |
5.3.2 材料模型选取 | 第49-52页 |
5.3.3 模型假设 | 第52页 |
5.3.4 注浆前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52-53页 |
5.3.5 注浆支护情况下边坡开挖模拟分析 | 第53-54页 |
5.4 注浆效果的室内试验分析 | 第5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6.1 结论 | 第55-56页 |
6.2 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