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粒状污染物论文

黄渤海海域和北京地区大气气溶胶物理特性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前言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1-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1.3 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第16-18页
2 气溶胶的物理光学特性第18-24页
    2.1 物理属性第18-21页
    2.2 光学属性第21-23页
    2.3 本章小结第23-24页
3 激光气溶胶粒径谱仪数据应用实例第24-36页
    3.1 激光气溶胶粒径谱仪介绍及工作原理第24-27页
        3.1.1 信号处理第25-26页
        3.1.2 校正函数第26-27页
    3.2 激光气溶胶粒径谱仪的数据结果显示第27-35页
        3.2.1 关于2011年6月份黄海海域气溶胶粒子数密度及谱分析第28-34页
        3.2.2 关于2011年11-12月份黄渤海海域气溶胶粒子数密度及谱分析第34-35页
    3.3 本章小结第35-36页
4 基于现场、地基和卫星数据的大气气溶胶物理特性分析第36-65页
    4.1 冬季黄渤海海域海表面上空大气气溶胶粒子分布第36-45页
        4.1.1 数据介绍及技术路线介绍第36-39页
        4.1.2 气溶胶粒子半径r ≤1.0μm第39-42页
        4.1.3 气溶胶粒子半径1.0μm 第42-43页
        4.1.4 气溶胶粒子半径2.0μm 第43-45页
    4.2 北京市大气气溶胶粒子体积谱特性分析第45-52页
        4.2.1 数据来源第46-47页
        4.2.2 北京市气溶胶体积谱季节分布第47-48页
        4.2.3 体积谱形态与光学厚度、Angstrm指数及小颗粒比例关系第48-50页
        4.2.4 气溶胶粒子大小与单次散射反照率ω_0的关系分析第50-52页
    4.3 利用CALIPSO卫星观测黄渤海海域上空气溶胶垂直分布第52-64页
        4.3.1 CALIPSO数据简介第52-53页
        4.3.2 区分云和气溶胶的算法第53-55页
        4.3.3 中国近海地区垂直方向气溶胶分布情况第55-64页
    4.4 本章小结第64-65页
5 总结与展望第65-67页
    5.1 总结第65-66页
    5.2 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2页
致谢第72-73页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3-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沙湾湿地主要植被的固碳能力及修复进展研究
下一篇: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处理废水中Cr(Ⅵ)和Cr(Ⅲ)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