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处理废水中Cr(Ⅵ)和Cr(Ⅲ)的实验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目录第9-11页
0 前言第11-12页
1 绪论第12-31页
    1.1 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的研究进展第12-22页
        1.1.1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历史回顾第12页
        1.1.2 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处理废水的研究进展第12-14页
        1.1.3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分类和工作原理第14-18页
        1.1.4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非生物影响因素第18-20页
        1.1.5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应用领域第20-22页
    1.2 铬污染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第22-29页
        1.2.1 铬的的污染现状第22-23页
        1.2.2 环境中铬的来源及危害第23-25页
        1.2.3 铬污染的治理方法及研究进展第25-27页
        1.2.4 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含铬(Ⅵ)废水的研究进展第27-29页
    1.3 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29-31页
        1.3.1 选题背景第29-30页
        1.3.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0-31页
2 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含铬废水实验条件的选择第31-39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31-35页
        2.1.1 主要仪器、材料与试剂第31页
        2.1.2 MFC 的构造第31-32页
        2.1.3 接种过程第32-33页
        2.1.4 启动过程第33-34页
        2.1.5 分析方法第34-35页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5-38页
        2.2.1 电解质浓度对电池产电功率的影响第35-36页
        2.2.2 阴极缓冲性能对 Cr(Ⅵ)去除率的影响第36-38页
    2.3 本章小结第38-39页
3 对比不同尺寸 MFC 中 Cr(Ⅵ)去除率以及电池产电性能的研究.29第39-50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9-41页
        3.1.1 实验构造第39页
        3.1.2 接种过程第39-40页
        3.1.3 启动过程第40-41页
        3.1.4 分析方法第41页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1-49页
        3.2.1 初始浓度对 Cr(Ⅵ)去除率的影响第41-43页
        3.2.2 不同初始浓度条件下电池放电曲线的变化第43-45页
        3.2.3 电池库伦效率第45-47页
        3.2.4 MFCs 的输出功率和电压分布第47-49页
    3.3 本章小结第49-50页
4 两电池联用技术处理废水中 Cr(Ⅵ)和 Cr(Ⅲ)的实验研究第50-61页
    4.1 材料和方法第50-52页
        4.1.1 实验材料第50-51页
        4.1.2 实验设计与运行原理第51页
        4.1.3 接种过程第51页
        4.1.4 启动过程第51-52页
        4.1.5 分析方法第52页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2-59页
        4.2.1 1号电池阴极曝气对 Cr(Ⅵ) 和 Cr(Ⅲ)去除率的影响第52-53页
        4.2.2 2号电池阴极缓冲性能对 Cr(Ⅵ) 和 Cr(Ⅲ)去除率的影响第53-54页
        4.2.3 不同初始浓度对 Cr(Ⅵ)和 Cr(Ⅲ)去除率的影响第54-56页
        4.2.4 不同初始浓度下放电曲线的变化趋势第56-57页
        4.2.5 SEM 和 EDS 图像第57-59页
    4.3 两电池联用技术处理铬污染废水的未来探讨第59页
    4.4 本章小结第59-61页
5 结论与建议第61-64页
    5.1 结论第61-62页
    5.2 建议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71页
致谢第71-72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渤海海域和北京地区大气气溶胶物理特性研究
下一篇:稀土氯化铵废水资源化利用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