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浮选监控系统 | 第11-15页 |
1.2.2 领域工程 | 第15-16页 |
1.2.3 构件技术 | 第16-17页 |
1.3 主要研究工作 | 第17-18页 |
1.4 主要技术难点 | 第18-19页 |
1.5 论文安排 | 第19-20页 |
2. 铜浮选泡沫图像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20-30页 |
2.1 泡沫浮选 | 第20-21页 |
2.1.1 铜浮选机理 | 第20-21页 |
2.1.2 铜浮选设备 | 第21页 |
2.2 系统需求分析 | 第21-25页 |
2.2.1 用户需求分析 | 第21-23页 |
2.2.2 系统功能设计 | 第23-24页 |
2.2.3 系统性能指标 | 第24-25页 |
2.3 系统硬件设计 | 第25-26页 |
2.4 系统软件架构设计 | 第26页 |
2.5 数据库设计 | 第26-2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铜浮选泡沫图像监控系统的领域建模 | 第30-39页 |
3.1 铜浮选泡沫图像监控系统的领域建模方法 | 第30-35页 |
3.1.1 特征与特征空间 | 第30-31页 |
3.1.2 特征之间的依赖关系 | 第31页 |
3.1.3 特征模型的形式化描述 | 第31-32页 |
3.1.4 构件特征模型 | 第32页 |
3.1.5 构件性能的度量 | 第32页 |
3.1.6 铜浮选泡沫图像监控系统的领域建模过程 | 第32-35页 |
3.2 铜浮选泡沫图像监控系统的领域模型 | 第35-38页 |
3.2.1 铜浮选泡沫图像监控系统的特征分析 | 第35-36页 |
3.2.2 铜浮选泡沫图像监控系统的特征关系分析 | 第36-37页 |
3.2.3 铜浮选泡沫图像监控系统领域建模结果 | 第37-3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4. 基于特征模型的铜浮选泡沫图像监控系统的构件识别 | 第39-52页 |
4.1 构件识别算法特点分析 | 第39页 |
4.2 构件识别的过程 | 第39-40页 |
4.3 构件识别算法设计 | 第40-45页 |
4.3.1 特征相似度 | 第40-42页 |
4.3.2 构件识别算法 | 第42-44页 |
4.3.3 算法仿真 | 第44-45页 |
4.4 构件优化 | 第45-46页 |
4.5 铜浮选泡沫图像监控系统的构件识别 | 第46-47页 |
4.6 系统部分业务构件介绍 | 第47-51页 |
4.6.1 系统用户管理构件 | 第47-48页 |
4.6.2 图像采集构件 | 第48页 |
4.6.3 图像处理构件 | 第48-49页 |
4.6.4 泡沫品位预测构件 | 第49-50页 |
4.6.5 专家规则构件 | 第50页 |
4.6.6 趋势分析构件 | 第50-51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5. 基于体系结构、构件化的铜浮选泡沫图像监控系统设计 | 第52-67页 |
5.1 ABC方法概述 | 第52-53页 |
5.2 铜浮选泡沫图像监控系统的构件模型选择 | 第53-54页 |
5.3 铜浮选泡沫图像监控系统的特定平台体系结构设计 | 第54页 |
5.4 铜浮选泡沫图像监控系统的构件设计 | 第54-62页 |
5.4.1 颜色特征提取构件设计 | 第55-57页 |
5.4.2 速度特征提取构件设计 | 第57-60页 |
5.4.3 品位预测构件设计 | 第60-62页 |
5.5 铜浮选泡沫图像监控系统的构件部署 | 第62-63页 |
5.6 铜浮现泡沫图像监控系统的构件库管理 | 第63-64页 |
5.7 铜浮选泡沫图像监控系统性能评价 | 第64-66页 |
5.7.1 工业应用效果分析 | 第64页 |
5.7.2 系统稳定性分析 | 第64-65页 |
5.7.3 系统复用性分析 | 第65页 |
5.7.4 系统功能指标分析 | 第65-66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6. 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67-68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