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1-38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忆阻器简介 | 第12-24页 |
1.3 生物神经系统及其工作机理概述 | 第24-28页 |
1.4 忆阻器类脑神经形态计算研究概述 | 第28-35页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35-38页 |
2 银掺杂硫系化合物忆阻器的制备及其阻变特性 | 第38-70页 |
2.1 引言 | 第38页 |
2.2 硫系化合物忆阻器制备工艺 | 第38-45页 |
2.3 忆阻器特性测试系统 | 第45-46页 |
2.4 AG/AGGETE/TA基忆阻器研究 | 第46-66页 |
2.5 AG/AGINSBTE/TA基忆阻器研究 | 第66-6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3 基于忆阻器的联合学习和情景记忆 | 第70-101页 |
3.1 引言 | 第70-71页 |
3.2 联合学习与情景记忆 | 第71-76页 |
3.3 基于AG/AGINSBTE/TA忆阻器联合学习研究 | 第76-92页 |
3.4 基于AG/AGINSBTE/TA忆阻器情景记忆研究 | 第92-9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98-101页 |
4 忆阻器模式识别网络研究 | 第101-126页 |
4.1 引言 | 第101-102页 |
4.2 人工神经网络概述 | 第102-105页 |
4.3 基于AG/AGINSBTE/TA忆阻器的模式识别网络研究 | 第105-120页 |
4.4 标准模板存储突触网络及其工作原理 | 第120-12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23-126页 |
5 全文总结 | 第126-130页 |
5.1 研究内容总结 | 第126-128页 |
5.2 对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第128-130页 |
致谢 | 第130-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53页 |
附录1 博士学位论文SPICE仿真电路网表 | 第153-157页 |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57-159页 |
附录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发明专利 | 第159-1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