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固体物理学论文--固体性质论文--光学性质论文--发光学论文

Er3+/Yb3+及Pr3+/Yb3+共掺杂的稀土氟化物纳米材料发光性质的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1章 绪论第15-23页
    1.1 上转换发光现象第15-16页
    1.2 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基质研究第16-17页
    1.3 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研究第17-19页
    1.4 量子剪裁材料第19-20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成果第20-23页
第2章 基本原理第23-35页
    2.1 稀土离子的发光及光谱理论第23-26页
    2.2 能量传递第26-27页
    2.3 上转换及量子剪裁发光机理第27-30页
    2.4 α-NaYF_4和 β-NaYF_4的晶体结构第30页
    2.5 荧光光谱测试方法第30-35页
第3章 稀土氟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及表征第35-41页
    3.1 水热法第35-36页
    3.2 油热法第36-37页
    3.3 溶剂热法第37页
    3.4 合成方法的选择第37-38页
    3.5 表征方法第38-41页
第4章 三明治结构 β-NaYF_4: 2% Er~(3+)/20% Yb~(3+)@β-NaYF_4上转换发光增强的机理第41-55页
    4.1 样品制备第42-43页
    4.2 三明治结构 β-NaYF_4: 2% Er~(3+)/20% Yb~(3+)@β-NaYF_4的晶相与形貌第43-45页
    4.3 三明治结构 β-NaYF_4: 2% Er~(3+)/20% Yb~(3+)@β-NaYF_4上转换发光增强机理的分析第45-51页
    4.4 ~4F_(9/2)(Er~(3+))上转换发光的布居路径第51-54页
    4.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5章 La~(3+)的掺杂对 β-NaLuF_4: 2% Er~(3+)/20% Yb~(3+)纳米颗粒性质的影响第55-71页
    5.1 样品制备第55-57页
    5.2 掺杂不同浓度La~(3+)的NaLuF_4: 2% Er~(3+)/20% Yb~(3+)纳米颗粒的晶相与形貌第57-61页
    5.3 NaLu_(0.48)La_(0.3)Yb_(0.2)Er_(0.02)F_4与 α-NaLu_(0.78)Yb_(0.2)Er_(0.02)F_4光谱性质的对比第61-68页
    5.4 本章小结第68-71页
第6章 Y~(3+)的掺杂对 β-NaLuF_4: 2% Er~(3+)/20% Yb~(3+)纳米颗粒上转换发光性质的影响第71-83页
    6.1 样品制备第72-73页
    6.2 掺杂不同浓度Y~(3+)的 β-NaLuF_4: 2% Er~(3+)/20% Yb~(3+)纳米颗粒的晶相与形貌第73-74页
    6.3 掺杂不同浓度Y~(3+)的 β-NaLuF_4: 2% Er~(3+)/20% Yb~(3+)纳米颗粒的光谱性质第74-82页
    6.4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7章 Er~(3+)/Yb~(3+)共掺杂的LuF_3纳米颗粒的制备和上转换性质的研究第83-93页
    7.1 样品制备第84-85页
    7.2 LuF_3: Yb~(3+)/Er~(3+)纳米颗粒的晶相与形貌第85-86页
    7.3 LuF_3: Yb~(3+)/Er~(3+)纳米颗粒的光谱性质第86-92页
    7.4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第8章 Pr~(3+)/Yb~(3+)共掺杂的 β-NaLuF_4量子剪裁过程中的能量传递机制第93-103页
    8.1 样品制备第94-95页
    8.2 β-NaLuF_4: 1% Pr~(3+)/x% Yb~(3+)(x= 0, 1, 5, 10, 20)纳米颗粒的晶相与形貌第95-96页
    8.3 β-NaLuF_4: Pr~(3+)/Yb~(3+)纳米颗粒的光谱性质及能量传递机制第96-101页
    8.4 本章小结第101-103页
第9章 结论与展望第103-107页
    9.1 结论第103-105页
    9.2 展望第105-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23页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第123-125页
指导教师及作者简介第125-127页
致谢第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nS、SnSe、SnSxSe1-x低维纳米结构的制备及高压物性研究
下一篇:包头钢铁公司的创建与技术创新(1953-196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