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

不同程度反性别刻板印象的归因机制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 前言第10-12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的意义第11页
    1.3 研究的目的第11-12页
2. 文献综述第12-22页
    2.1 刻板印象的相关研究第12-17页
        2.1.1 刻板印象的内容模型与系统模型第12-13页
        2.1.2 刻板印象的激活与表达第13-14页
        2.1.3 刻板印象信息加工的特点第14-15页
        2.1.4 刻板印象的抑制第15-16页
        2.1.5 刻板印象的应用第16-17页
    2.2 性别刻板印象的相关研究第17-19页
        2.2.1 性别刻板印象的测量第17-18页
        2.2.2 性别刻板印象的内容第18-19页
    2.3 反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第19-21页
        2.3.1 反性别刻板印象的发现及对归因评价的影响第20页
        2.3.2 反刻板印象信息加工机制第20页
        2.3.3 反性别刻板印象对减少性别刻板印象的干预第20页
        2.3.4 反性别印象广告对广告效果的影响第20-21页
        2.3.5 对反性别刻板印象的抵制第21页
    2.4 研究假设第21-22页
3. 研究一:性别刻板印象行为及其重要性和效价的评定第22-27页
    3.1 研究目的第22页
    3.2 研究方法第22-23页
        3.2.1 被试第22页
        3.2.2 研究程序第22-23页
        3.2.3 分析方法第23页
    3.3 研究结果第23-27页
        3.3.1 男女性别行为的效应量第23-25页
        3.3.2 男女性别行为的重要性以及效价评定结果第25-27页
4. 研究二:不同程度反性别刻板印象的归因机制研究第27-34页
    4.1 研究目的第27页
    4.2 研究方法第27-28页
        4.2.1 被试第27-28页
        4.2.2 研究工具第28页
        4.2.3 程序第28页
        4.2.4 数据分析与处理第28页
    4.3 研究结果第28-34页
        4.3.1 男、女性SEB的统计情况第28-29页
        4.3.2 目标性别、反刻板程度、归因来源的方差分析第29-30页
        4.3.4 各变量之间的简单交互、简单简单效应、简单效应分析第30-32页
        4.3.5 不同程度反刻板行为归因倾向的比较第32-34页
5. 讨论第34-38页
    5.1 性别刻板印象行为的特点第34页
    5.2 不同程度反刻板行为的归因特点第34-36页
        5.2.1 对反刻板行为的解释数多于刻板行为的解释数第34-35页
        5.2.2 反刻板行为的“女内男外”归因倾向第35页
        5.2.3 目标性别、归因来源、反刻板程度的综合作用第35-36页
    5.3 研究的不足第36页
    5.4 研究的展望第36-38页
        5.4.1 对刻板行为进行归类第36-37页
        5.4.2 对反刻板程度进行更细致的划分第37-38页
6. 结论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5页
附录第45-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志愿服务沟通能力提升的实务研究--以南京市Z机构老年爱乐项目志愿者为例
下一篇: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英美文学名著改编电影字幕翻译分析--以《了不起的盖茨比》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