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引起的车内噪声分析与试验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页 |
1.2 汽车噪声源研究方法的发展概述 | 第12-15页 |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1.3.1 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3.2 课题研究步骤 | 第16-17页 |
第2章 发动机引起的车内噪声理论分析 | 第17-21页 |
2.1 人体对车内振动的感觉 | 第17-18页 |
2.2 怠速工况下,发动机对车内噪声的影响 | 第18-20页 |
2.2.1 发动机的噪声辐射原理 | 第18-19页 |
2.2.2 发动机振动分析 | 第19-20页 |
2.2.3 发动机的振动传递分析 | 第2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振动噪声测试 | 第21-47页 |
3.1 测试设备介绍和LMS软件调试 | 第21-23页 |
3.1.1 试验设备介绍 | 第21-22页 |
3.1.2 试验前软件调试 | 第22-23页 |
3.2 测试信号处理方法的理论分析 | 第23-28页 |
3.2.1 悬置振动加速度测试的时域分析理论 | 第23-25页 |
3.2.2 悬置振动加速度测试的频域分析理论 | 第25-26页 |
3.2.3 测试方法 | 第26-28页 |
3.3 测试结果分析 | 第28-44页 |
3.3.1 悬置振动加速度与车内噪声第一组测试 | 第28-34页 |
3.3.2 悬置振动加速度与车内噪声第二组测试 | 第34-39页 |
3.3.3 悬置振动加速度与车内噪声第三组测试 | 第39-44页 |
3.4 悬置系统怠速工况下振动传递率计算 | 第44-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基于相干性分析的车内噪声主振源识别 | 第47-56页 |
4.1 相干分析理论 | 第47-51页 |
4.1.1 常相干分析 | 第47-48页 |
4.1.2 重相干分析 | 第48-49页 |
4.1.3 偏相干分析 | 第49-51页 |
4.2 车内噪声的相干分析结果 | 第51-55页 |
4.2.1 悬置峰值加速度的偏相干贡献量的计算 | 第51-53页 |
4.2.2 偏相干函数曲线分析 | 第53-5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悬置系统的仿真分析与优化 | 第56-76页 |
5.1 悬置元件理论分析 | 第56-58页 |
5.1.1 悬置橡胶元件模型分析 | 第56-57页 |
5.1.2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模型分析 | 第57-58页 |
5.2 建立仿真模型 | 第58-61页 |
5.2.1 模型参数的确认 | 第58-59页 |
5.2.2 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59-61页 |
5.3 动力总成质心处响应分析 | 第61-63页 |
5.4 悬置系统的频域仿真分析 | 第63-66页 |
5.4.1 动力总成系统固有频率分析 | 第63-64页 |
5.4.2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能量分布分析 | 第64-66页 |
5.5 基于整车模型的悬置优化分析 | 第66-67页 |
5.5.1 设计变量优化 | 第66-67页 |
5.6 优化设计过程中的约束条件 | 第67-69页 |
5.6.1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频率约束 | 第67页 |
5.6.2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刚度约束 | 第67-68页 |
5.6.3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位置约束 | 第68-69页 |
5.7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优化分析 | 第69-70页 |
5.8 基于整车悬置的仿真分析 | 第70-75页 |
5.8.1 整车模型的建立 | 第70-71页 |
5.8.2 基于整车模型的振动传递率求解 | 第71-73页 |
5.8.3 基于整车模型的悬置支反力响应分析 | 第73-75页 |
5.9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结论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