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2.1 服务贸易的纯理论研究 | 第10-11页 |
1.2.2 服务贸易结构决定的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2.3 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测算的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2.4 服务贸易出口技术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2.5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4页 |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4 研究对象及其说明 | 第16-17页 |
1.4.1 服务贸易出口技术结构的界定 | 第16页 |
1.4.2 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内涵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17-29页 |
2.1 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概况 | 第17-21页 |
2.1.1 总量分析 | 第18-20页 |
2.1.2 差额分析 | 第20-21页 |
2.2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比较分析 | 第21-26页 |
2.2.1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纵向比较 | 第23-25页 |
2.2.2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横向比较 | 第25-26页 |
2.3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26-28页 |
2.3.1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存在的问题 | 第26-27页 |
2.3.2 原因分析 | 第27-28页 |
2.4 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结构的动态变迁及国际比较 | 第29-44页 |
3.1 服务贸易出口技术结构测算方法的构建及数据来源的说明 | 第29-32页 |
3.1.1 出口技术结构测算方法的演进 | 第29-31页 |
3.1.2 服务贸易出口技术结构测算方法的构建 | 第31-32页 |
3.1.3 数据的来源 | 第32页 |
3.2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结构的动态变迁 | 第32-37页 |
3.2.1 产品层面上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结构的变化趋势及特点分析 | 第32-34页 |
3.2.2 国家层面上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结构的变化趋势及特点分析 | 第34-37页 |
3.3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结构的国际比较 | 第37-43页 |
3.3.1 与主要服务贸易发达经济体出口技术结构比较 | 第37-40页 |
3.3.2 新兴七国的服务贸易出口技术结构比较 | 第40-43页 |
3.4 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4-57页 |
4.1 理论模型分析——基于“成本发现”模型 | 第44-45页 |
4.1.1 理论模型的假设前提 | 第44-45页 |
4.1.2 理论模型的建立 | 第45页 |
4.2 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逐步回归法”建立回归模型 | 第45-53页 |
4.2.1 变量的选取与说明 | 第45-48页 |
4.2.2 计量模型的建立 | 第48-49页 |
4.2.3 计量结果分析 | 第49-53页 |
4.3 不同因素影响力大小的测算——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 第53-56页 |
4.3.1 灰色关联度方法 | 第53-54页 |
4.3.2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结构影响因素的关联度计算与评价 | 第54-56页 |
4.4 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推动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 | 第57-63页 |
5.1 增加服务业市场活性,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 | 第57-58页 |
5.2 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积极参与自贸区谈判 | 第58-59页 |
5.3 完善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贸易的便利化水平 | 第59-60页 |
5.4 加强区域合作,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服务贸易市场 | 第60页 |
5.5 发挥制造业与服务业、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联动效应 | 第60-61页 |
5.6 注重人力资本的培育,实施服务业人才引进战略 | 第61-6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3-64页 |
6.2 研究的创新点 | 第64页 |
6.3 本文的局限性与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附录 | 第70-7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