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梯对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20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5页 |
1.1.1 楼梯结构的形式 | 第11-13页 |
1.1.2 楼梯震中破坏的情况 | 第13-15页 |
1.2 抗震规范对楼梯设计缺陷的修订 | 第15页 |
1.3 本课题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2章 结构抗震理论与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 第20-31页 |
2.1 地震作用及抗震设防准则 | 第20页 |
2.2 模态分析法 | 第20-21页 |
2.3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 第21-23页 |
2.3.1 概述及基本原理 | 第21-23页 |
2.3.2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优缺点 | 第23页 |
2.4 静力弹塑性分析 | 第23-28页 |
2.4.1 概述及基本原理 | 第23-26页 |
2.4.2 具体实施步骤 | 第26-27页 |
2.4.3 静力弹塑性分析法的优缺点 | 第27-28页 |
2.5 动力时程分析 | 第28-31页 |
2.5.1 概述及基本原理 | 第28-29页 |
2.5.2 国内对输入地震动的规定 | 第29页 |
2.5.3 具体实施步骤 | 第29-30页 |
2.5.4 动力时程分析法的优缺点 | 第30-31页 |
第3章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31-40页 |
3.1 有限元软件Midas Gen介绍 | 第31-32页 |
3.1.1 Midas Gen软件介绍 | 第31-32页 |
3.1.2 单元的选用 | 第32页 |
3.2 结构的选型以及荷载的选取 | 第32-36页 |
3.3 反应谱分析参数设置 | 第36-37页 |
3.3.1 设计反应谱函数 | 第36-37页 |
3.3.2 定义反应谱荷载工况 | 第37页 |
3.4 Pushover分析参数设置 | 第37-38页 |
3.4.1 定义塑性铰及分配塑性铰 | 第37页 |
3.4.2 侧向荷载模式选取 | 第37-38页 |
3.4.3 Pushover分析控制 | 第38页 |
3.5 弹塑性时程分析参数设置 | 第38-40页 |
3.5.1 定义地震波 | 第38-39页 |
3.5.2 定义时程荷载工况 | 第39页 |
3.5.3 定义特征值分析控制 | 第39-40页 |
第4章 楼梯对整体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分析 | 第40-58页 |
4.1 模态分析 | 第40-43页 |
4.1.1 模型自振周期影响分析 | 第40-41页 |
4.1.2 振型质量参与系数 | 第41-43页 |
4.2 反应谱分析 | 第43-46页 |
4.2.1 结构楼层的最大位移 | 第43-45页 |
4.2.2 楼层层间剪力 | 第45-46页 |
4.3 Pushover分析 | 第46-52页 |
4.3.1 基底剪力与位移 | 第46-47页 |
4.3.2 塑性铰的对比 | 第47-52页 |
4.4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 第52-58页 |
4.4.1 顶层位移对比分析 | 第52-54页 |
4.4.2 层间位移角对比分析 | 第54-55页 |
4.4.3 底部剪力对比分析 | 第55-57页 |
4.4.4 结论 | 第57-58页 |
第5章 结构构件受力的影响分析 | 第58-75页 |
5.1 梁构件受力影响分析 | 第58-67页 |
5.1.1 L1梁端弯矩和剪力影响分析 | 第58-60页 |
5.1.2 L2梁端弯矩和剪力影响分析 | 第60-62页 |
5.1.3 L3梁端弯矩和剪力影响分析 | 第62-65页 |
5.1.4 L4梁端弯矩和剪力影响分析 | 第65-67页 |
5.1.5 结论 | 第67页 |
5.2 柱构件受力影响分析 | 第67-75页 |
5.2.1 Z1的柱端弯矩和轴力影响分析 | 第67-69页 |
5.2.2 Z2的柱端弯矩和轴力影响分析 | 第69-72页 |
5.2.3 Z3的柱端弯矩和轴力影响分析 | 第72-74页 |
5.2.4 结论 | 第74-7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展望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