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2.1 国内 | 第13-14页 |
1.2.2 国外 | 第14-16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6-17页 |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7-18页 |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18-19页 |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19-20页 |
第2章 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20-28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0-23页 |
2.1.1 国有煤矿 | 第20页 |
2.1.2 采煤沉陷区 | 第20-21页 |
2.1.3 住房保障体系 | 第21-23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23-25页 |
2.2.1 公平分配理论 | 第23-24页 |
2.2.2 社会保障理论 | 第24页 |
2.2.3 区位理论 | 第24-25页 |
2.3 住房改造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25-26页 |
2.3.1 必要性 | 第25-26页 |
2.3.2 可行性 | 第26页 |
2.4 小结 | 第26-28页 |
第3章 临汾市国有煤矿采煤沉陷区的住房保障现状及问题 | 第28-42页 |
3.1 相关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28-29页 |
3.2 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沉陷区的住房保障情况 | 第29-37页 |
3.2.1 沉陷区住房基本情况介绍 | 第29-31页 |
3.2.2 相关政策支持 | 第31-32页 |
3.2.3 住房保障工作的成果及经验 | 第32-35页 |
3.2.4 存在的问题 | 第35-37页 |
3.3 国有非重点煤矿采煤沉陷区的住房保障情况 | 第37-41页 |
3.3.1 沉陷区住房基本情况介绍 | 第37-39页 |
3.3.2 国有非重点煤矿开展住房保障工程存在的问题 | 第39-41页 |
3.4 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国内外住房保障经验的比较借鉴 | 第42-49页 |
4.1 国内的相关经验及借鉴 | 第42-44页 |
4.1.1 国内采煤沉陷区的住房保障模式 | 第42-43页 |
4.1.2 住房保障方面的优惠的政策 | 第43-44页 |
4.1.3 国内经验借鉴 | 第44页 |
4.2 国外经验及借鉴 | 第44-48页 |
4.2.1 国外住房保障方面的做法 | 第45-46页 |
4.2.2 国外贫民窟的住房改造 | 第46-47页 |
4.2.3 国外经验借鉴 | 第47-48页 |
4.3 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临汾市国有煤矿采煤沉陷区住房保障建议及对策 | 第49-58页 |
5.1 国有重点煤矿住房保障工作问题的建议 | 第49-50页 |
5.1.1 开辟绿色审批通道,简化审批流程 | 第49页 |
5.1.2 政府对配套设施建设增加投资,对棚户区居民进行职业培训 | 第49-50页 |
5.2 国有非重点煤矿住房保障工作问题的建议 | 第50-51页 |
5.2.1 制定统一的住房改造规划,因地制宜的开展住房保障工作 | 第50页 |
5.2.2 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减轻企业、个人压力 | 第50页 |
5.2.3 做好群众的思想动员工作,满足群众合理要求 | 第50-51页 |
5.3 国有非重点煤矿住房住房保障工作的实施 | 第51-56页 |
5.3.1 目标和原则 | 第51-52页 |
5.3.2 住房保障方式的选择 | 第52-53页 |
5.3.3 住房保障工作的实施 | 第53-56页 |
5.4 小结 | 第56-5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