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城市经济管理论文

商业银行“倒按揭”业务的设计改进及风险应对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导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现状及其述评第12-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3 研究的述评第14-15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 可能的创新点第16-17页
2“倒按揭”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第17-22页
    2.1“倒按揭”业务相关主体的特殊性第17页
        2.1.1 需求者的特定性第17页
        2.1.2 参与方的多样性第17页
    2.2“倒按揭”的属性第17-18页
        2.2.1 商品属性第18页
        2.2.2 远期合约属性第18页
        2.2.3 标的物投资属性第18页
    2.3“倒按揭”业务研究的相关支撑理论第18-22页
        2.3.1 生命周期理论第18-19页
        2.3.2 不动产流动理论第19-20页
        2.3.3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20页
        2.3.4 供需理论第20-22页
3“倒按揭”是我国最具发展前景的“以房养老”模式第22-28页
    3.1 我国“以房养老”模式试点情况第22-23页
        3.1.1“以房换养”第22页
        3.1.2“以房自助养老”第22页
        3.1.3“遗嘱托养”第22页
        3.1.4“倒按揭”第22-23页
    3.2 我国“以房养老”模式试点的运营特点第23-24页
        3.2.1 业务供给方可分为银行型和非银行型第23页
        3.2.2 老人房产权属转移状况不同第23页
        3.2.3 供给主体利益诉求有一定差异第23-24页
        3.2.4 需求方都反应淡漠第24页
    3.3 失败的案例给予未来“倒按揭”业务开展的启示第24-25页
        3.3.1 老人不甘心丧失房产自主权和未来收益权第24页
        3.3.2 养老服务质量不可控、保障力弱难以建立客户信任第24-25页
        3.3.3 外部保障条件不足,会加剧市场风险第25页
        3.3.4 风险防御过度、忽视客户现实需求会导致产品设计低效第25页
    3.4“倒按揭”业务在我国发展远景乐观第25-28页
        3.4.1 客户群体消费偏好和消费能力转变,潜在需求巨大第25-26页
        3.4.2“倒按揭”的基本设计原理最贴近“以房养老”的客户期望第26页
        3.4.3“倒按揭”业务有进一步改良的可能性第26-28页
4 商业银行应继续完善与推广“倒按揭”业务第28-38页
    4.1 商业银行要正确认识自身的角色定位第28-30页
        4.1.1 商业银行是不可或缺的养老服务产品供应商第28-29页
        4.1.2“倒按揭”业务设计的合理性关乎“以房养老”模式成败第29-30页
    4.2 商业银行开办“倒按揭”业务的SWOT矩阵第30-35页
        4.2.1 优势分析第31页
        4.2.2 劣势分析第31-32页
        4.2.3 发展机遇第32-33页
        4.2.4 面临挑战第33-35页
    4.3 今后商业银行“倒按揭”产品改进要点第35-38页
        4.3.1 合理制定“倒按揭”贷款人的准入条件第35-36页
        4.3.2 选择适当的开办时机第36-37页
        4.3.3 加强宣传推广第37页
        4.3.4 寻求多方合作第37-38页
5 商业银行“倒按揭”业务的可能风险及风险源剖析第38-42页
    5.1 开办“倒按揭”业务的风险第38-39页
        5.1.1 房地产价值波动风险第38页
        5.1.2 长寿风险第38-39页
        5.1.3 利率风险第39页
        5.1.4 流动性风险第39页
    5.2 风险源探讨第39-42页
        5.2.1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老人与商业银行的动态博弈分析第39-41页
        5.2.2“远期”交易特定属性第41-42页
6 风险应对策略——风险分担机制的设计与操作第42-50页
    6.1 风险分担机制的设计原理第42-45页
        6.1.1 基于供求模型分析第42-44页
        6.1.2 基于博弈模型分析第44-45页
    6.2 风险分担机制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第45-46页
        6.2.1 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点平衡第45页
        6.2.2 风险分担比例合理第45-46页
    6.3 风险分担的具体操作建议第46-50页
        6.3.1 银保合作具体运行模式第46-48页
        6.3.2 风险应对建议第48-50页
结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致谢第54-5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西省城镇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研究
下一篇:临汾市国有煤矿采煤沉陷区的住房保障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