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学生个人品德失范及教育对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4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二)国内外研究第10-12页
        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2-13页
        1. 研究思路第12-13页
        2. 研究方法第13页
    (四)论文的创新点第13-14页
一、个人品德的涵义及个人品德教育的意义第14-21页
    (一)个人品德及个人品德失范的内涵第14-16页
        1. 个人品德的内涵第14-15页
        2. 个人品德失范的内涵第15-16页
    (二)大学生个人品德教育的内涵和目标第16-18页
        1. 个人品德教育的内涵第16-17页
        2. 个人品德教育的目标第17-18页
    (三)当代大学生个人品德教育的意义第18-21页
        1. 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第18-19页
        2. 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第19页
        3. 有助于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第19-21页
二、大学生个人品德失范的表现及原因第21-27页
    (一)大学生个人品德失范的表现第21-24页
        1. 集体主义观念弱化第21-22页
        2. 道德情感淡漠第22-23页
        3. 自律能力不足第23页
        4. 个人品德生成与发展的不协调第23-24页
    (二)大学生个人品德失范的原因第24-27页
        1.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第24-25页
        2. 大学生个人品德教育滞后第25-26页
        3. 大学生自身的弱点第26-27页
三、加强大学生个人品德教育的有效对策第27-41页
    (一)更新大学生个人品德教育的理念第27-30页
        1. 树立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第27-28页
        2.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第28-29页
        3. 树立生活德育的教育理念第29-30页
    (二)丰富大学生个人品德教育的内容第30-33页
        1. 个人品德教育内容要满足大学生道德需要第30-32页
        2. 个人品德教育内容要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第32-33页
        3. 个人品德教育内容要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33页
    (三)创新大学生个人品德教育的方法第33-37页
        1. 将识记教育与情感教育相结合第34-35页
        2. 注重体验式教育和启发式教育相结合第35-36页
        3. 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第36-37页
    (四)拓宽大学生个人品德教育的渠道第37-41页
        1. 构建多学科配合的个人品德教育体系第37-38页
        2. 广泛开展个人品德教育实践活动第38-39页
        3. 利用新兴媒体开拓个人品德教育空间第39-41页
结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附录第44-45页
致谢第45-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政治素质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
下一篇:日本战后国立大学招生录取标准的研究--以三所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