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4页 |
第一章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民本思想的生成逻辑 | 第14-24页 |
1.1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民本思想的理论渊源 | 第14-17页 |
1.1.1 传统儒家思想的历史积淀 | 第14-15页 |
1.1.2 民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 | 第15-16页 |
1.1.3 马来亚共产党民本理念的影响 | 第16-17页 |
1.2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民本思想生成逻辑的现实考量 | 第17-24页 |
1.2.1 国内恶劣的自然环境使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意识到民众支持的重要性 | 第18页 |
1.2.2 国内严酷的经济环境使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致力于消灭贫困 | 第18-20页 |
1.2.3 国内复杂的社会环境使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追求多元和谐法治社会 | 第20-24页 |
第二章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民本思想的价值取向与特征 | 第24-32页 |
2.1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民本思想的价值取向 | 第24-26页 |
2.1.1 敦国之本 | 第24-26页 |
2.1.2 务民之实 | 第26页 |
2.2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民本思想的特征 | 第26-32页 |
2.2.1 草根性 | 第27-28页 |
2.2.2 持续性 | 第28-29页 |
2.2.3 务实性 | 第29-32页 |
第三章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民本实践 | 第32-42页 |
3.1 优先发展经济,提供理想投资环境 | 第32-33页 |
3.2 关注人民生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第33-35页 |
3.3 重视发展教育,网罗各方人才 | 第35-37页 |
3.4 促进多元和谐,构建花园城市 | 第37-39页 |
3.5 基层自我完善,敏锐反映民情 | 第39-42页 |
第四章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民本思想和实践面临的挑战 | 第42-48页 |
4.1 公民民主意识的增强对威权机制的冲击 | 第42-44页 |
4.2 民本的效力不足对执政党合法性的冲击 | 第44-46页 |
4.3 网络新媒体对政府执政能力提出新要求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